《走出原生家庭创伤》这本书一直在桌子上放了许久,之前尝试着去看过,却发现怎么也看不下去。
不是因为枯燥,而是触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伤痛,以及为人母后,自己竟然也做着伤害孩子的事情,而我——却不自知!!!
看上去真的是很滑稽的事情!作为父母,都希望能够给孩子更好的家庭成长环境——最少要比自己小时候的家庭生长环境好。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对于自己成长的家庭会有各种各样的遗憾,所以会在自己孩子身上拼命弥补。
可是,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没有一家机构是对父母这个职业进行培训上岗的,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做父母,教养孩子。可能有些底蕴的家族会有一些成功的教养孩子的方法,但普通人呢?给孩子创造的成长环境不同,所以很多情况下,都无法完全复制某些成功养儿的经历。我们只能在不断的试错中,跟着孩子一起成长。
孩子,成了最大的受益者和最大的受害者!
我从这本书中看到父母经常做的几件事,会对孩子造成伤害,比如:
1.打骂孩子,却没让孩子知道为什么挨打
中国有句俗语:棍棒底下出孝子!现在打孩子的少了,但是我们还是在忍无可忍的时候会对孩子动手。就比如我自己,在自己心情不好,情绪烦躁的时候,对孩子写作业墨迹的行为非常不满,会动手;在孩子把家里搞得一团糟的时候,会动手;在孩子让自己生气的时候,会动手……动手的时候,虽然会告诉孩子为什么打她,可是在情绪激动下,无论大人孩子,都是没有办法冷静思考的!我不可能将道理讲的很详细,孩子也没有心情接收和理解我所讲的道理!
打骂孩子,反倒让孩子容易养成“讨好型人格”。会活的小心翼翼,患得患失,牺牲自己,讨好身边的每一个人。
看到这个部分,我真得很难过!一度都没有办法接受书中的说法,可是这些文字是那么真实,那些案例是那样的鲜活。甚至自己身上都有这样的问题!
2.言语中的评价之伤
中国人很谦虚,谦虚的让孩子受了伤害,自己还不知道。
有一次,去接孩子,有些小朋友的妈妈夸自己家的孩子跳舞跳的好。当时她才三岁,刚上幼儿园不久,当时我就随口说了一句:没有,都是瞎跳的。一路上,孩子都很沉默,回到家后也很不高兴!一直到上了一年级之后的某天,我跟别人说她跳舞还不错,她反驳我说:妈妈,你不是说我是瞎跳的吗?现在怎么说我跳的好了?可我已经不记得自己什么时候说得这些话,还是她自己说给我听的。
看到文中凯丽妈妈不断贬低自己女儿,说凯丽是一个又肥又胖没人要的贱货,最终凯丽成了妈妈口中的那样一个人。这让我心痛不已,不只是为了凯丽,还为了自己无形中伤害过的孩子。
3.不分年龄阶段父母对孩子洗澡时偶尔打搅
这个问题我家一直都很注意,因为是女宝,宝爸一直都也很避讳,之前也了解过这方面的内容,所以自家这方面没有类似的情况。但听到一些奶奶会抱怨家里的儿媳太懒,总是让孩子爸爸给家里五六岁的孙女洗澡,不合适,说了,小夫妻俩也不放在心上。其实,老人家真的是好心,自家孙子都是放在心尖上疼宠的,很多小夫妻想不到,不代表老人家不知道,还是听取一些老人的育儿经,对孩子也好。
4.情感上的伤害
因为社会经济教育环境的问题,很多妈妈在生完孩子后不得不选择做了家庭主妇。也有很多的女性为了孩子放弃了自己的事业,甚至从优质女性蜕变为不修边幅的妇女。生活环境的改变,生活压力的增大,都让这群女性的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就曾抱怨过,都是因为孩子,自己才从一名自信能干的少女变成了一个自卑无理邋遢的妇女。我从未想过自己这样的话语会让孩子受到了情感绑架:妈妈过得不好,都是我害的!
上班后,因为新的生活环境,让自己的世界也开始丰富多彩起来,终究还是会忽略她一些!有时候自己也会觉得这么做是不是错了,可给过孩子情感绑架后,每天精致优雅的去上班反而是解脱孩子最好的办法,毕竟比起语言的苍白,实际行动和改变更能让孩子看到妈妈现在过得好了!
偶尔关心一下孩子内心的想法,对于任何一个上班族都不难,只看自己想不想去做而已。
这是自己看了这本书一部分后的一些想法!还没有勇气一下子看完,当自己心理承受能力再成长一些时再来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