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作业图,看了不禁哑然失笑,形象又生动描述了我这八零后一代的教育成长。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改善,我们这一代人不太存在吃不饱穿不暖的问题,精神生活也慢慢的丰富,不过学校教育基本是填鸭式的,家长和老师都不注重课外的兴趣爱好的培养,更谈不上什么个性化教育,一切以成绩说了算,家长只关心考试考得不好,能不能上本科,重点,很少关注孩子到底喜欢什么,适合从事什么工作,考上大学就ok。
所以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除了偶尔中途掉队的,读不进去的,基本都从这考大学出来的,好像人生的目的就是为了上大学,没有人告诉我们读大学究竟是为了什么?以后的人生方向和目标是什么?是不是一定要读大学?每个人都要走一样的路吗?
十几年前,由于扩招,八零后毕业的时候明显过剩,就业形势紧张了,蒙圈了,很多人发现毕业即失业。很多八零后在读大学的时候很迷茫,因为填写志愿也不知道是干什么的,反正考上大学就行了,专业不是喜欢的,毕业了发现找不到好的工作,甚至拿的钱还不机电操作工,这就是十几年前我们毕业的时候的悲哀。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八零后也慢慢在社会上成家立足了,九零后开始慢慢彰显自己的个性,铁饭碗早已经不是唯一,高考也不是唯一,自主创业,淘宝网红照样做到过亿的生意,打游戏变成了一个电子竞技项目,流潋紫写剧本写出千万身家,韩寒放弃了高考,做了一名成功的赛车手和作家,还当了二孩他爸。
说这些并不是说高考无用,也不是鼓吹不要学习,高考是至今以来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改变人生的最公平的途径,只是不是每个人都适合高考,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读大学,有的人适合做木工,有的人适合码字,有的人适合跟孩子打交道,可喜的是中国的教育慢慢的跟西方接轨。在西方,不上大学可以学一些技术类的学校,大学一般就是学术类的,对于技术类的就是上专科,毕业之后也可以找到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如果是学术类的,则吸收的更适合搞研究,学习能力层次更高的学生,这样的培养是对整个社会层次有很大的帮助的,社会需要需要大学学者也需要操作工。
其实不管做什么,想在行业里面做到精英,都必须要不断的深入的学习和付出,一万小时的定论恒久不变,前提是热爱和适合,因为热爱和感兴趣所以不累,才能有所付出,在困难面前做到不忘初心和持之以恒。
在中国,很多八零后九零后也早已经觉醒,因为他们已为人父母,身兼教育下一代的重任,他们早已经体会到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在他们孩子小的时候,会给孩子上一些启蒙班,看看孩子喜欢什么,喜欢的去引导,成为兴趣和习惯,早点发现职业方向,加以规划,不把自己的喜好强加于孩子,也不把自己未实现的理想强加于孩子,可以说做这些家长的孩子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
我是一名八零后母亲,我坚信现在是最好的时代,对我和孩子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