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自己、照亮世界,爱的教育就是未来
2022年全国高考即将举行,而今年的高考人数再次创历史新高,达到了1193万人。
那么,1000多万人同场竞技,你是否会出现,比如:
1.总觉得自己复习不完了,啥都记不住……
2.有偏科,考前不知道该复习弱科还是强科……
3.对比他人,觉得大家都好强,自己再复习也没用了……
4.考试前一晚失眠……
5.马上上考场了,肚子痛……
6.拿到卷子紧张到手抖……
以上,是B站up主二二酸酸曾经总结的6种考前状况。
总结来说,就是考试越临近,越紧张焦虑,完全无法静下心来复习。
当然,写这篇文,不是为了增加考生和家长的焦虑。
就像罗翔老师在视频中曾说的,除了高考,其实人生处处都是考试,只不过有些是关于知识的,而一些是道德性的考试。
那么面对大大小小的考试,特别是想高考这样的重要考试,我们该如何面对自己因此产生的焦虑呢?
01观念:适度焦虑,有利考试
心理学中有一个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是说压力和唤醒水平的增加,可以激发人们的动机和兴趣,让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手头的任务上,从而改善表现。
简单说,就是考前适度的紧张和压力,其实能让我们表现的更好。
但相对的,随着压力增高,过度的压力,也会让状态下降,这种时候就需要我们及时察觉,调整状态了。
02方法:怎样应对过度焦虑
一、把焦虑具象化,各个击破
关于考前焦虑,达达老师曾分享过一个案例。
一名初中生,很焦虑下周的体育考试,几乎到失眠的地步。
在咨询中,达达老师,首先让他说出自己在什么情况下会焦虑,身体有什么反应,继而引导他思考,担心的究竟是什么。
在这个过程中,慢慢了解到,这名学生具体担心的是诸如害怕在跑步途中遇到意外情况,担心自己跑步节奏踩不准啊,起跑会出问题等等。
这时候达达老师进一步引导孩子自己分析,为什么会担心起跑的问题,是因为以前出现过么?节奏没把握好,这个概率有多高呢。
而当焦虑被层层剖开,很多问题其实自己就能够想清楚怎么解决。
当然,当下的你不一定能遇到专业的老师引导自己,但找一张白纸,把自己焦虑写出来,尝试找找背后的原因,却是可以的。
你要相信,没有任何人比你更了解自己。
二、转换思维,合理期待
情绪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其中,A代表事件、B是你对一件事情的看法,C是行为后果。
其实高考本身就是A,它是客观存在的。但如果你的B是“高考决定命运,高考失败了,人生就完了”,那你越想,越做,多半会越焦虑,紧张。
而如果你的信念是,“高考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只是漫长人生的其中一关”,大概率你会更加平和的应对考试。
如果面对考试你很紧张,不妨试着去找出这背后是什么样的信念再阻碍你,调整了心态,大概率就不会那么紧张了。
三、制定复习计划,准备考前清单
人脑的短期记忆是有限的,最佳的记忆数量是7±2。
面对考试动辄6门学科这么庞大的复习内容,光靠大脑,我们是无法完全规划清楚的。
反倒更可能面临的状况是,嘴里读着课文,心里记着前面没解出来的数学题,而这样小的压力的叠加,只会让我们越来越不堪负重。
所以写下来,一件一件去做,做完一件划掉一件。
这个过程中,如果能每天保持学习的节奏,考试会更好。
但如果我们坐下来之后还是无法静下来投入到学习任务中呢?
这种时候可以用关键20秒法则,即当一个行为在20秒以内被启动时,消耗的能量更小,更容易让大脑接受。
所以告诉大脑,我们来做一张语文卷子吧,不如告诉它,我先读下第一题的题目吧。
四、家庭“如常”,孩子“放松”
如果恰逢家里有一个考生的话,可能临考前的这段时间,父母也会紧张。
在一段苏州一中心理老师高敏的采访中,针对考前家庭该怎么应对,她提到了2个字“如常”,就是一切像往常一样。
凡事有度,作为父母,我们既要关心孩子的饮食、准备,给孩子一个安心的备考环境,但也不需要因为孩子要考试,就全家禁言,全天在家陪伴,徒增孩子的紧张。
当然,过程中,如果发现孩子太过焦虑,适度的带孩子出去运动,去倾听孩子的焦虑,引导孩子看到积极面,都是有帮助的。
要让孩子轻松备考,父母要先学会放轻松。
希望你全力以赴,不负光阴。也祝愿天下所有的学子,最终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迎接人生的下一段旅程。
点亮自己、照亮世界,爱的教育就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