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午,从安塔利亚飞行1小时到开塞利机场,坐车1小时后到卡帕多奇亚。
住
到卡帕多奇亚,住在洞穴酒店。我刚看到时特别震惊,山上洞穴,宽敞清凉。后四处转,发现这片区域特别大,各种洞穴酒店密布。如同欧洲小镇,酒店们各有各的情调,鲜花、蓝眼睛树、瓦罐风铃树……
漫步街上,各种小店、餐馆一个接一个。
独特的喀斯特地形
“妖精烟囱”、“玫瑰山谷”,独特的喀斯特地形让人着迷,第三日(8月3日)乘坐热气球,从数百米高空往下看,才清晰地一览全貌。原来这是一个巨大的高原,被风水冲刷,形成沟壑,再加上风,于是各种形态的石烟囱、石柱形成了。
一段心酸的历史
如果仅仅是喀斯特地形,卡帕多西亚就少了几分厚重。卡帕多西亚的闻名,还因为,这些石山还是千年前,基督徒为逃避迫害的躲避之所,所以这里有很多地下城。最大的一座曾容纳了一万多人。
我和儿子行走在地下城,最大的感慨是其艰难,很多地方狭窄低矮,需要蹲着行走,除了房间里,所有的通道都是只容一个通过。地下城向下有十几层,有祈祷室、酒窖、厨房等,但并无整体规划,应是多年间陆续完成。
这一大片中还有一处是集中的教堂区。这也就是“红色线路”中的格雷梅露天博物馆。
玩
我们卡帕多西亚安排了三天,因为预定的晚,热气球最后抢空才约上了3号的位置。由此可知,热气球有多火爆,正常要提前一个多月预定。
3号坐上热气球,发觉一切都值得,对得起不菲的价格,一个人一千多里拉。这个后面详说。
除了热气球,还有绿、红、蓝三条地上线路供选择,绿线向西地下城一线,红线是向东露天博物馆(教堂)一线,蓝线向南没关注。此处,表情可猜。
以上乃友情介绍,以下乃游记
到卡帕多西亚游程过半,兑换的里拉剩余不多,因为里拉如有剩余,回国是无法兑换的,所以没有多换。在安塔利亚街头会看到兑换所,但仅限于美元欧元,于是拿四百刀换了里拉。
当然这些都是借口,最重要的是几日下来,对土国人民越来越多好感,对土国治安也越来越放心。几地下来,没有看到多少摄像头,海边也没有什么警戒线,土国给我的印象是轻松随意热情。鉴于种种考虑,晚上搜了下攻略,就和高同学说好,先问问之前看到的旅行社,不合适就问路坐公交。
八点早餐(这里就这个点最早八点),然后两个人就沿路而下,问了个绿线(怕了太阳晒,所以就去看地下城,这几日还是晒伤了),欧洲老板说一人四十欧,算了算太多了。就自己溜达了。
再走,先看到出租车站,连比划带问去地下城,司机说两百里拉。还是找公交吧。还好,就在旁边。高同学问路,人家直接让我们上车,我听个一知半解,高同学告诉我要中转。于是3.5里拉到城里,然后转车5里拉到地下城。好心人甚多,都很关照外来游客,一路顺利。省啦~
怕返程时找不到中转站,于是拍照为证。后来发现根本不用,司机们都帮你记着呢。
地下城溜达完,十一点,还早。
搜到星球大战外拍地,赛利梅修道院,网上攻略评价都挺高,也是绿线的一站。要不去看看。
但,这次问的结果是没公交中巴车,只能租车。场里只有一辆出租车,师傅只会最最最简单的英语,他往返要四百,犹豫了犹豫,高同学说谷歌地图显示,距离一小时车程呢。最后决定,来都来了,就走吧。
然鹅,一上路,漫游宝老毛病继续,没信号,司机师傅路也不熟悉,唯一能说的就是过一会和我们确认下“赛利梅”。
车走在开阔的高原上,土国特色明显,地广人稀,一路类似大草原上奔驰。常常一眼望不到任何村落,然后开始心里犯嘀咕。从小被恐吓的各种黑暗说法不时袭上心来。50分钟时过个小村,司机看来是在问路,于是各种嘀咕更甚。70分钟时,各种车辆多了,人多了,地标看到了。此时,无线信号终于有了。高同学给师傅鼓掌,我们都安心了。
一小时提心吊胆的跋涉,难得的经历,美景也足够朋友圈混点赞。来,多来几张。
返程,速度快了很多。下车时,司机师傅拿走我们手上的水——这水也是他在上车时拿给我们的,然后拿了两瓶冰水塞到我手里,他摸了摸原来的,又摸摸现在的,然后把原来的丢到垃圾桶。我看明白了,他是想说,原来的水不凉了,不要了,要冰的。
哭笑不得我啊,好不容易水变成常温的,正好。笑着道谢,转头跟高同学说——土国人这是多爱喝冰水啊,每餐饭前铁定先给一杯冰水,今人家又那么好心,咳咳
心里还是觉得好温暖,土国人就像这肆意播撒明亮的阳光一样,太晒人啦。
找公交站,一路依旧,总有好心提醒的,主动过来交流告知的。“里头英歌历史”对“里头英歌历史”,高同学这一句口语一定大有长进,他老妈也终于开口乱讲,非常非常大的收获。
腹黑一句,我们十几年英语学习到底学了个啥……
第一天,绿线如此。第二天,早晨热气球,睡,下午红线博物馆,徒步半小时到,谷歌地图搞定。博物馆就是教堂壁画,都不允许拍照,走走转转,路过陶器店,15里拉买了把本地人用的陶壶。再次领略热情。
闲了算账,想起来某公号里常说的都是算法,有趣有趣。
绿线自游一半,比一人四十欧省点;红线徒步,只有博物馆门票一人54里拉。最重要的是,绿线有了语言不通的寻路经历,见识了土人的热情。红线,多了和高同学谈论欧洲历史土耳其历史的时间,历史宗教政治总是不分的,闲谈欧亚,乱扯当下。会和他说我为什么没有选择基督教,会聊信仰皈依的问题,聊人的精神需求,从出埃及记聊到尼罗河流域,一段历史到另一段历史。他大学四年,我和他交流甚少,总以为他更多在专业和玩乐,今日刮目相看。会猛然想起龙应台先生和安德烈的对话,我和高同学能如此交流甚慰。
这几日读的是另一本大书。不是亲身感受,不会如此清晰地明白几种文化的不同。这是我的算法,亦是行走的乐趣。
热气球需要浓墨重笔,下篇再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