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的天就是这么令人难以琢磨,你永远都不知道明天会是怎么样,对于北方的孩子而言,11月穿夏装似乎是一个从来都没有想过的问题,这里的温度,不断在重塑你对月份和气温的对应和理解。忽如一夜,风来了,雨也来了,秋的记忆浓了,屋中的人不由地蜷缩起身体,急忙褪去夏装,这里略过了一个季节。没有菊花和梅花的秋冬,自是有一番彻骨严寒,各有各的特色,至少燕子飞来了。
大学,就这样,我成了别样的候鸟,但家的故事和记忆,依旧萦绕在心头。闲暇时静静一想,已经两个月了。家人和朋友的关心总是不断而至,嘘寒问暖不忘问句:饮食起居对否适应?倒不是南宁的米粉怎么样,我是吃不太习惯,也就不吃了。四处找寻着一切可口的饭菜,米饭还好,成了餐桌的常态;没有了醋与辣椒的饭菜,怎么也享不了那种酸爽与正宗,面条倒成了稀有品,唯有拉面,尚且温存丝毫记忆的味道。
以至于总是面对电话,抱怨一刻,再回味一番:文化路的夜市不错,擀面皮、鸡蛋灌饼和凉面、烤翅、周黑鸭等令人回味无穷,高中时晚上近十点放学回家时总是会舍近求远,绕道去品赏;丹尼斯周边的酸辣两掺、丁记烩面、砂锅面等,每每路过必不可少的饕餮盛宴,绝对的汤鲜味美;火锅是我的最爱, 什么大虾,涮牛肚、乌江鱼、串串香,香喷喷的锅底料,加上调配的酱料、丰盛的菜品,绝对辣的过瘾,酸的给力,吃的可人······每每想起,垂涎三尺,但我最为怀念的却是些普通却又说不出的美味。
姥爷下的馄饨是我最美的记忆,以至于现在晚上经常走很久,去校门口的小摊吃碗云吞,里面能寻找到似曾相识的滋味。我是喜欢吃的,当然还有其他的原因。中学时期,父母工作,总是在姥姥家吃的饭,每每放学,姥爷都会端上热腾腾的馄饨,清汤上还漂浮着油迹,散出浓郁的香味,要用勺子慢慢拾起来的,小心翼翼,生怕弄破了皮,咬一口馅,十足的美味。还有薄薄的鸡蛋饼,配在馄饨中。当然,还有姥姥包的混着牛羊肉的饺子和包子,以及油光四溢的油饼。
爸爸做的炝锅面令我十分惦念,爸爸常做很多饭菜,我唯独对其情有独钟,可能也有在南宁常常吃米的缘故,,但是就是莫名的喜爱,炝锅面很常见,至少在漯河的街头小巷,这是十足的家常了。妈妈和姑姑也常做给我吃,所以更为恋念。表哥表姐来也是必点菜品,一碗面条不仅是美味,更是亲情的汇聚与迸发。
记忆的味道常常萦绕在心间,味蕾时时被触动念起。我深深的明白,那份惦念,是家的味道,那份感伤,是乡愁,就这样静静下去,静静陪伴我成长。停下笔,拭去泪,我会告诉所有人:我在南宁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