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五十二年等待换十二年相守
文/南湘紫
看金庸的文字,总有一股魔力将你吸引,特别是他笔下的杨过等了小龙女十六年那段,足以让世间的痴男怨女着迷且心生涟漪。而现实里却真有一段这样的传奇,她五十多年前遇到他,五十多年后再相守。
她是张茂渊,是民国才女张爱玲最爱的姑姑。
她外表冷漠,内心狂热。
冷漠对张家人,狂热为爱情。
张爱玲有一次撞到了姑姑家的玻璃墙上,受伤的爱玲本想向姑姑寻求安慰,哪知姑姑只关心玻璃有没有损坏,并不安慰爱玲、给她上药或包扎。
从小的锦衣玉食造就她骨子里大小姐的脾性,长大后的家境中落、亲情疏远让她纯净的心锁上一道冷漠的心门。
因为爱玲上学的问题回家和哥哥理论,结果被哥哥打破了头;本来和亲哥哥一起与同父异母的哥哥打财产官司,结果因哥哥的临时倒戈而输掉……从此她眼里的张家人与陌生人无异。
父母双亡、哥哥冷漠,让她初尝人间苦楚。若父母健在,她依然是父母眼里口里心里手里的明珠,她必会快乐且幸福;若哥哥给她多一些温暖、关心、包容,她必会多一份依靠,多一份敞开心扉的诉说,多一份内心的温情,多一分妙龄女子的纯真。
可惜这些都没有,那就只能祈求爱情的发生。
张茂渊25岁那年,在去往英国伦敦的船上遇到了温文尔雅、学识渊博的李开弟,李开弟给张茂渊读了拜伦的诗,从此李开弟成了张茂渊心里的那个人。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
只可惜,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老去的不是年纪,而是天意。因为天偏偏不随人愿,哪怕张茂渊对李开弟百般喜欢、爱恋。但此时的李开弟已有婚约在身,张茂渊只得在无奈中看着李开弟娶了别人。
随后李开弟开始了他们新婚燕尔、举案齐眉的幸福生活,而一旁的张茂渊在漫长的时光里孑然一身,从遇见他时的欢喜、繁华跌入到等待他的孤寂与苍凉中。
张茂渊,是决绝又坚韧的。
她说:今生等不到你,我等来生。
今生何其短,短到她只是听他读过的诗,看他走过的路,爱过的人。
今生何其长,长到她数清了那些墙上的玻璃,长到她看繁花落尽又锦簇,长到她的青丝里开始华发生,长到她和他的妻子不再是陌生人。
李开弟的妻子临终前,握着张茂渊的手说:这几十年间,你们没有越雷池一步,我着实感念,我走后请你一定要和开弟结婚,这样我才放心。
这话很短,却透出长长的期盼,大大的信任,满满的祝愿。
长期的礼尚往来,没有越雷池,是爱的决绝,更是心的高洁。
或许张家的血统流淌着与生俱来的倔强,哪怕得不到,也绝不一哭二闹三上吊、背地里打情骂俏。
张茂渊做到了,她可以关心关注李开弟,而关于爱情在他面前绝口不提,哪怕输了青春,也绝不输掉人生。
爱情浸染、埋藏得太久了反而变成了别样的深情。是对对方的信任,更是对对方的认定。
张茂渊曾请李开弟作为张爱玲的监护人。
而在李开弟被改造受苦的艰难岁月里,经济上,张茂渊常常从自己并不宽裕的口袋里省出一些去接济;精神里一定有张茂渊莫大的鼓励,李开弟才得以撑来。
患难见真情,兄弟手足如此,知己爱人更是可贵。
苦难没有让李开弟倒下,苦难让他更加看清张茂渊的决心,更坚定他们患难与共的感情,更笃定张茂渊等的人就是她自己的青春或者人生。
哪怕他们都垂垂老去,哪怕风早已吹干他们那一点悸动的爱情,哪怕他们不再是他们,只是一把老骨想要彼此为伴不孤单、余生相依为命就好的人,张茂渊依然赌对了青春,赌对了人生。
张茂渊的倔强、决绝才等了五十二年、念了五十二年、也蹉跎了五十二年。如果他们彼此真心爱到不能没了彼此,为何要错过这五十年?
这是张茂渊的无奈,是李开弟的无奈,更是时光的无奈。
当时的社会不允许他们逃婚私奔,他们自己的理智也不允许。
若张茂渊的父母健在,她至少有一根救命稻草,至少有可以调停的余地,若哥哥可以出力筹谋,她也会多一份希望和信心,多一份与他一起携手的勇敢,不管世俗怎么看。
若李开弟爱她真的如此真切与迫切,他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努力在一起,相守到老,而不是老了才在一起。
五十年的等待是爱的宿命,彼此是不够勇敢的命运,是缘分尚浅的归途,是她高洁的灵魂,更是遗失的美好。
今生已经等到你,那就好好在一起。直到七十八岁张茂渊才做新娘,而新郎就是暮年老夫李开弟。
不管为什么在一起,至少张茂渊心里会多一份欢喜,毕竟五十二年他一直在她的生命里,而这等待,终究举案齐眉。
我敬佩这女子爱的深沉与决绝,更敬佩她五十多年的执着等待换来十二年的相依相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