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稍微了解中国台湾当代文学史,你便一定绕不过白先勇先生。
白先勇,15岁时随父亲与家人撤逃台湾,一生发表文章无数,多与台湾的动荡与一生的漂泊有关。若你有心去豆瓣看一看,便可发现很难找到先生有8分以下的作品。
2018年,白先勇获得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终身成就奖和第五届郁达夫小说奖“短篇小说奖”。其《台北人》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第7位,是仍在世作家作品的最高排名)。
小说《台北人》为短篇故事集,一书述尽台湾社会之众生相,文中所谓的“台北人”,也不过是千千万万沦落台北,有着故国之思的大陆客。
作家梁文道评价《台北人》:“整个民国的结局,都在这本书里了。”
2015年,书中不到15000字的短篇《一把青》被改编成31集同名电视剧,一举夺下六项金钟大奖,而将它搬上屏幕的导演曹瑞原说:“有些故事现在不说,以后就没人再说了。”
1
“白衫蓝裙,不知名姓,黄昏好风景”
上世纪40年代,天上飞着一群男人,地上的空军太太是他们的导航塔。男人们飞累了,就寻着灯的方向回航。
因为一张写着“因缘负伤共床枕,愿求佳人渡此生”的纸条,女大学生朱青只身一人离开浙江,来到南京空军眷属居住的仁爱东村,寻找空军青年军官“513”郭轸,寻找她的爱情。
一边是想嫁进空军村的单纯女学生,一边是丧报传来哭昏过去的空军太太,明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朱青,义无反顾住进眷村,加入一群每天打着小牌听着小曲,守望着丈夫平安降落的太太队伍。
他们是天上的男人,她们是地上的女人,他们平安归来,她们悬浮在半空中的一颗心才落地。
爱情的一面,是轰轰烈烈的浪漫 ——
是情意深,相思浓,是借助飞鸽的互表情意,是新生舞会的默契舞蹈,是四月湖畔的定情之吻,是学校上空专属一人的飞行表演,是以恋人名字命名的513野马战机。
而爱情的另一面,是痛入骨髓的绝望 ——
是短缱绻,长离别,是内战局势的山雨欲来,被炮火打断只说了一半的结婚誓言,是太太们的自私无情,希望每次传来的噩耗是对方的丈夫,是朱青逆着战乱洪流,只身一人去到天寒地冻的东北,看到尸体已成碎片的郭轸,碎在东北的漫天大雪中,怎么捡都捡不完。
他死了,她的那颗心,也跟着焚烧成灰,灰飞烟灭。
没有自杀没有殉情,她一路用清白换得船票逃往台湾,从此破罐子破摔,陪酒卖笑,沦落风尘。
他走后,无人记得她也曾白衫蓝裙,黄昏好风景。
很多年后,再见朱青是在美军的庆功宴上,已成为美军情妇的她,在舞台上无痛无怨唱起《东山一把青》:“东山哪一把青,西山哪一把青,郎有心来姐有心,郎呀咱俩好成亲 … … ”
从“穿着一身半新旧直统子的蓝布长衫,襟上掖了一块白绸子手绢儿”到“一身透明紫纱洒金片的旗袍,一双高跟鞋足有三寸高”,不过短短几年光景,过往的纯真惬意对比今昔的凄凉苟活,细细想来令人唏嘘。
此时辗转多年的郭轸的遗书,终于到达朱青的手中:
“朱青,队友皆殉职,我难逃一死。误你青春悔不当初,不愿委身小顾,请将我抛脑后,快意余生,勿祭。九泉下见你孤单,我必痛入骨髓,魂飞魄散。”
只是当时白衫蓝裙的女学生,终而落为烟视媚行的金丝雀,是否真的快意人生;而九泉之下的郭轸,知道这一切后又是否真的痛入骨髓,魂飞魄散?
2
“整个民国的结局,都写在这个故事里了”
一对乱世鸳鸯的悲剧爱情,无论如何也担不起民国的结局。一群南腔北调的人,逃往东南一隅的小岛,即使都知道了自己的结局,却还是一头扎进了命运的洪流。
如果说,此剧前半部分起于一纸情书,终于一页遗书,承载着两个小人物的爱恨;那么,后半部分人物纷纷南撤台湾,格局变大,便书写着大时代的恢弘。
逃亡的日子里国民党节节败退,大势已去,人心惶惶。人们的思乡写在脸上,却不敢明着讲上台面。思乡心切的平民偷听广播,悄悄与大陆书信来往;大胆的飞行员驾着飞机飞回大陆,却被导弹击中尸沉大海;有着一官半职的官僚更是要夹着尾巴做人,暗地盘算着改朝换代那日的一张飞机票。
这些“台北人”,身体到了台湾,灵魂却还在大陆。
来到台湾后的故事,以空军二代为第一人称,叙述“仁爱东村”空军与太太们的一生。
空军二代觉得日子没有什么不一样,因为从南京的仁爱东村,到台湾的仁爱东村,她还是住在仁爱东村,直到老队长的自杀,她才终于理解了那个时代父辈们所承受的悲欢与离合、希望与绝望,以及对故乡永远斩不断的魂牵梦萦。
太平只能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
一边是曾常将“青春作伴好还乡”挂嘴边的空军大队,客死他乡尸骨无存,一边是颠沛流离远离故土的普通民众,一生遥望窄窄的海峡而不得归,哀恸尽现。
张爱玲说,悲壮是属于英雄的,普通人只有惨淡。
我不知道那个年代的他们算不算英雄,但每个人物从出场,到最后谢幕,无不让人唏嘘。他们无一不是大背景之下的众生相,而这些众生相,反之也成就了这段民国世人气韵的卷轴。
3
“谨以此片,献给台湾”
什么是一把青?
大致是剧中常出现的《东山一把青》,再者是在张之初的墓前,郭轸提过的飞行员的坟头草,其实不全然,还有空军大队和空军眷属们怆然的、淡薄的、悲楚的青春。
小说原著里,白先勇先生在扉页写下“纪念先父母以及那个忧患重重的年代”,在先生笔下,那是自己的先父母以及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一代人,最为深重的年代记忆;而出现在电视剧片头的“谨以此片,献给台湾”八个大字,则是对“台湾”这场世纪变迁的追溯与怀念,尽显史诗般的悲欢。
这不是一部以爱情为主的剧,而是一部格局恢弘的历史献礼。故事所讲的也并非“台北人”,而是每一个被时代裹挟进入洪流中的普通人。时代的灰烬,终究是落在了每一个人的身上。
这是大陆不愿触及、台湾刻意回避的一段历史。因为历史背景和政治立场,这部剧最终只有非营利的公视愿意播放,内地引进更是不可能。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注定被人抛诸脑后。有些故事现在不说,以后就没人再说了。就让一个时代在尘埃落定的时候,再多看一眼,再多看一眼,让所有澎湃激荡的人生都化作回眸一笑的一抹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