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别人针对某件事情问道“你有什么想法?”时,经常瞠目结舌,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开会讨论时,面对别人询问的眼神,思来想去最后只能说出“我没意见”;外出参与一些课程,需要即兴分享时,苦思冥想都无法概括出想要表达的内容;看了很多书,当别人问道书里主要讲了什么时,总是由感而发,完全与对方的期待相背离;听到某人轮廓清晰、滔滔不绝谈论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看法时,心里有说不出的羡慕嫉妒恨……相信应该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吧!日本作者斋藤孝用很直接很无情的话告诉了我们结果,我们无法招架这些场合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根本“没有自己独立的想法”,但是在任何场合下,对事物都有“自己的想法”并能够立即表达出来,正是当今生活、职场中不可缺少的能力。当我们缺少这种能力的时候,我们很容易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严重的显示出从众的心理。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因为过往的诸多困惑,现在已经开始意识到,拥有自己独立的观点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了!
作者在本书中给了五个步骤,让我们通过不断练习,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第一件可做的事情就是,从写书评或影评入手,甚至是对某一条有感觉的资讯开始,写出自己的评价,敢写才会发现问题,才有可能进一步优化自己的思维。犹如过去,我读的书不少,但是从来不知道读书居然还要写书评,所以,书看了好多,但是能记住的,能概括主旨的几乎没有一本。自从今年尝试写书评以来,我发现自己的独立观点正在形成,通过写书评,我把书里的内容进行过滤、加工、转化、和熟悉知识相连接挂钩,编织着一张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通过生活中的运用实践,知识变成了智慧。从原先提起笔的无从下手,到现在轻而易举可以写几千字的书评,量的积累产生质变,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改进,自己的观点越来越清晰了。
作者认为可以通过阅读方法来深化想法,他强调要注意经典类书籍的学习,如儒家孔子孟子的学问、西方的《圣经》等,这类书适合用来慢慢阅读,它是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道德修养的。而与此同时,作者还认为,快阅读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能力,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它帮助我们快速获得信息、掌握信息,协助我们在关键的时间做出决择。同时掌握两种阅读方法的人,两种方式相互补充,思考的东西或许更有深度!这一点我有切身体会,有一段时间我只读经典,但是我发现很难理解,后来我改变了阅读方式,经典用来慢慢读,另一边我也大量快速阅读白话文作品(现代人看得懂的书),无论是实用型的、哲学型的、文史类的,总之大量且快速的阅读,有了一段时间的积累之后,我发现我所看的现代书能够帮助我更好的理解经典里的智慧,并能很好的运用到生活中。所以,快阅读和慢阅读相结合,深化自己的想法就实现了。作者还建议我们经常逛逛书店,一是因为书店总是会把最新的书和最畅销的书放置在较显眼的位置,我们时常去书店却会因为摆放的不同而充满着新鲜感;二是因为新书很多,当我们看到眼前有这么多新书的时候,我们会有意识的选出自己感兴趣的书,并且会快速去阅读它,因为在面前还有很多好书等着我们呢!我很赞成作者的建议,环境不同,阅读的效率也会有所不同,在书店里,我尝试过一小时看完一本书,而且在没有做笔记的情况下,我把整本书的框架都印刻在了脑子里,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当我震惊于自己真的可以1小时看完一本书时,马上又发现,作者居然提出了更让人吃惊的方式——30分钟读完一本书!!!他反复强调,快速阅读时要懂得取舍,一定根据自己的兴趣点来捕捉重点,而不是从头到尾、一字不漏翻看完。
上述内容,只是我个人的只言片语,原著中经典的内容还有很多,5天打造独立的观点,从此让人对你刮目相看,相信这也是你所期望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