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是元认知开启的一年,从年初的得到专栏开始,陆续打开了经济学和心理学世界的大门,接触了区块链,尝试了独自旅行和自学尤克里里,开始了写作。文字记录了我这一年都做了什么,不完整的数据,却也画出了一条平缓的成长轨迹。
1、生活
生活是写作素材的最大来源,虽然并不很想写生活中的事情,对别人也没什么用处,但看到了什么,经历了什么,感受到什么,是最容易表达的。
我欣赏含蓄不动声色的表达,是个内敛的人(熟悉的朋友有异议欢迎告诉我),会主动压制一些想法,但我变了,前几天在一场音乐剧上尖叫的感觉很美好(ノ´▽`)ノ♪。用罗胖的话来说,我感觉到破碎、裂缝、不完整,但我也吸收到了阳光。这扇门是心理学帮我打开的。。
2、读书
看别人的文字是写作的第二大来源,阅读速度快是我自以为的一个优势,直到有天被李笑来告知“只字不差地阅读”,没多久又看到Xdite的一篇速读教程,接着看了本《如何阅读一本书》,可见我多想在这个问题上弄个明白。方法都有适用范围,别人的好方法终归是别人适用的,适合自己的方法要自己琢磨,这是我的答案,也能适用很多其它问题。
说到读书,古典专栏的一篇文章对我很有启发。刷认知是大脑最喜欢做的,因为不费力,而且从不知道到知道的感觉像是得到了很多,而认知的升级和实际的用途之间存在巨大差距,需要选择和行动来填补。但即便9月就看到这篇文章,我还是一直凭着兴趣看书,兴趣是好的老师,兴趣也会把我的注意力带偏。到了12月才明白什么对我更重要开始调整书单。资产需要配置,读的书目也需要配置。
3、日常表白经济学
如果说笑来老师帮助我搭建了底层操作系统,薛兆丰老师则是提供了这个系统和外部世界的交互的数据通道,他让我认识到价格的作用,让我理解那些事与愿违的现象背后的原因,更让我明白“应不应该”不重要,重要的是世界运行的规律。
口头上说经济学是大爱,但写的相关文章大多是灌水的,像是不敢用经济学原理来分析实际问题。总想有自己的独到观感,不想仅是复述,但其实我很容易接受专栏中说到的观点,仅听“一家之言”,不经思考和判断,哪来自己的见解。
4、金融
通过看电影来学金融很有趣,也很费时间,为了写当中涉及的知识点,把电影一小节一小节地反复看了多遍,虽然知道的更深刻了,但不如看文章写学习笔记更有效率。
说金融不能不说大热中的区块链,因为数字货币整体行情上扬我也小有得利,但如坊间所说,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在金钱面前,贪婪和恐慌被放大,想要inner peace有两个方法,丢了不心疼,或者成为专家相信自己的判断,长期更重要。
5、自视
所谓自视,就是自我审视,反省、复盘、总结,回顾这段时间做到了什么,欠缺什么,盘点重要的事情,问自己什么更重要,是否在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做正确的事情(方向)。每一次总结都会写到同样的问题:行动不足。
0114 2017小结(本文)
2017年我多次、深深地觉得世界变化太快、发展太快,回想原因,是太久没认真学习,开启了一扇扇门之后接触了很多新鲜有趣的东西,收获了知识的同时也感到了焦虑,焦虑逐渐褪去后才意识到了原本就明显存在的真相,觉得太快,不就是因为自己速度太慢吗,相对速度在后退,要做的就是加速。
2018,成长成长再成长。
欢迎留言说出你对我/我的文字的看法,或者点这里投个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