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填志愿的日子,今年我的堂弟也终于结束了高中生活,正式进入准大学生的队伍之中。
毫无疑问,这位可爱的小鲜肉以及他那盼子成龙的父母们,都少不了如当年我的父母一样,逮着机会就要向“过来人”们请教经验。
不胜荣幸,作为一个经历了完整“高考——大学毕业——找工作——工作中”的“过来人”,我自然成为了我堂弟父母,也就是我的小叔叔和小姨(不要纠结称呼,从小叫习惯了,并且这也不是重点)的请教对象之一。
坦白讲,等这一天我其实等好久了,而那句我憋了近七年的话,也终于在我小叔叔和小姨向我开口的刹那说了出来:千万不要干扰孩子选择自己的未来!
因为我记得小姨曾告诉过我,说我的堂弟喜欢动漫和设计,但是在他们的眼里,不管是动漫还是设计都是很难走的路,所以他们不想支持。
我不知道为什么大部分家长都喜欢在尝试都不曾有过的情况下,就否认自家孩子的一切可能,但是这种现象似乎普遍存在于大部分家庭之中。
也许是家族基因所致,我堂弟的学渣之力比起当初的我简直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今年6月8号高考结束的第一时间,我那可爱的堂弟回复给关心他的家人们的第一句话就是“感谢支持”,然后便表示自己对考试成绩已经看淡了。
说实话,这种感觉我似曾相识,那时候的那场考试,对于那个还未满18岁的我竟像是一直以来压在头顶的一片天一般的沉重。
一句“高考决定命运”,曾让多少学子怅然若失,让多少家长殚精竭虑?而事实上,决定命运的真的是高考吗?
回想起我自己当初填志愿时的感受,第一个是迷茫,第二个便是恐慌,迷茫的是突然发现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将来到底想做什么,而恐慌的则是,那些被父母辈所推崇的“医生”、“护士”、“老师”、等好职业,我根本一个也瞧不上。
不过我倒也有自己比较擅长的科目,那就是生物,虽然作为一个理科生,我的物理从没及过格,但是我对生物的喜爱却还是比较认真的存在着的。
只是当我说出“生物工程”这四个字时,我的老爸在第一时间就给我一票否决了,他是个土气的包工头,所以在不懂“生物工程”到底是干嘛使的情况下,对这个噱头满满的抽象概念无疑只有嗤之以鼻。
至于我,当然也不懂,我只知道这个专业含着“生物”两字,即便是上网百度,那一堆浮夸的解释也叫人一个头十个大的看不下去(别忘了我的学渣人设)。
所以最后的结果便是,在老爸自信满满的推荐之下,我选了当时他口中所谓最好找工作并且还很能赚钱的专业——“土木工程”。
是的,你们没看错,一个除了颜值与才华之外一无所有的小仙女入坑了“土木工程”(答应我,如果不是想不开,真爱上了建筑行业的,千万不要轻易尝试放纵的滋味好吗?)
我大学四年专业课学得咋样我就不具体汇报成果了,我只记得当初带我毕业设计的那个可爱的徐老师,在问完我三个专业课问题后,那一脸仿若见了鬼般的震惊表情,我是终身难忘的。
为什么会是这种结局?
因为这个专业我不仅不喜欢,而且还学不好,一个高中物理就没及过格的人,却学了一个靠结构力学撑门面的专业,这不叫搞笑,叫白痴!
而导致这种白痴行为的罪魁祸首,就是当初那片障了我老爸目光的叶子——好就业。
那么毕业之后,这个专业是不是真的如我老爸曾经所期待的那般好就业呢?
既然我写了这篇文章,自然就代表不是啦。
对专业胸无点墨,找工作时,面对HR时所能干的事除了扯就是吹,然而靠谱点的公司,要找的是能创造实际价值的人,所以能收到面试及录取通知的工作无疑都是那种钱少、事多、离家远、还动不动就拿梦想来给你画大饼的。
说到钱少、事多、离家远,我不禁想起社会人(具体是哪群人我无从得知,反正总是层出不穷)们曾评价年轻人好高骛远、没有吃苦精神的话来,按照他们的意思,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是不该计较回报的,而是应该虚心学东西。
那么我且说说当初我一个室友曾找到的一份工作,建筑资料员,实习期三个月,月薪1500,不包吃住。
这种待遇是个什么概念呢?就是除去上下班的交通费和吃饭的伙食费之外,连包姨妈巾的钱都多不出来了。
我不知道如果换做是男生会不会就能忍过这三个月,毕竟男生比女生每个月至少能省一笔必要开支,但是因为是女生,所以这份工作自然就做不了。
六七月份的天,顶着大太阳跑了N久的面试,结果落得这么个结果,我室友当时差点没气哭。
的确,她这种情况可能属于比较极端的例子,但是即便是比起我其他同学,找到顺心工作的也没几人,不嫌工资低的就嫌活累,不嫌活累的就嫌上升空间小,不嫌上升空间小的,就嫌事情多,不嫌事情多的就嫌工资低……
总之不管是从事于哪个行业,毕业于哪个学校,基本上都能听到大家对工作或多或少的抱怨。
对此,我不禁试探性地问过一些当初学了不同专业的同学,在高考之后是出于什么心态选择自己所读的专业。
除了少数几个同学表示自己对自己所学专业及将来所从事工作是早有预期的之外,大部分同学给出的答案都是,我听别人说学这个专业将来好就业。
一句“好就业”,毁了多少人曾经的梦想,灭了多少人曾经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我不知道父母受过高等教育的同学有多少,反正我的父母是没有受过的,而在大学之前,我所接触过的文化水平最高的人也就是我的高中老师们,而关于填志愿,我曾经的高中老师们所考虑的关键因素也是“好就业”这一点。
可是直到现在,我都难以理解,一直为大众所这般推崇的“好就业”到底是个何方神圣?
他是能够让我们的生活一劳永逸,还是能够让我们从此高枕无忧呢?
其实我是真的很想大声问一句,那些学了“好就业”专业的同学们呀,你们后来都过得怎么样了呢?
然而我还没来得及从自己曾经选专业的遗憾中回过神来,堂弟竟突然跑来问我什么专业将来好就业。
我试探着开导他,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意思是,选你所爱,然后尽自己最大努力学到最好,就像说相声的岳云鹏,不管是收入还是地位都绝对不亚于曾经雇佣他当服务员的那个饭店的老板。
可是不管堂弟在听的时候有多认可我的话,在他最终填报志愿时,第一步考虑的还是“好就业”这个因素。
我不再执着,只能再次告诉他,既然做了这种选择,那么就要学会承受后果。
我还记得当初,在我跟项目去到一个快递都到不了的地方后,强撑到第三天,我终于再也无法自控地呼天抢地闹辞职,当时我的妈妈以死相逼,毕竟那份工作可是他们好不容易找关系才帮我找到的。
虽然后来我为了我妈没辞职,但是整整一年时间,我都在抱怨我爸当初不该逼我学土木,就是因为他逼着我学了我不擅长的专业,所以我的生活才会变得这么辛苦。
可是不管怎么抱怨,人生也不会因此而变得更容易一些,同时因为我的抱怨,我父母的生活也还因为我而变得更加苦涩。
因为我把所有责任都推在了他们身上,在不可能有后悔药吃的情况下,拼命幻想当初我要是学了我喜欢的生物工程,结局会比现在好上多少倍。
没有人能够证实我的幻想,只有现实一遍遍告诉我,你越是沉醉于幻想,你内心的苦便会越多一分。
可是生活不能太苦了呀,因为太苦了就会让人丧失好好活下去的勇气呀!
所以为了走出这种痛苦,我只能满满学着自我开导,我开始学着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一点。
比如当初,我如果能够坚持一些,不学生物工程死不罢休,那么我的爸爸还会逼着我学土木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那个人是我爸,他所做的一切事,出发点都是为我好,只不过很多时候他为我好的方式不对而已。
想通了这一点,我心里不禁好受很多,于是我又进一步假设,如果当初我学的是生物工程,那么毕业后我找工作时是不是又会是另一番情景呢?
答案也许会是肯定,但是这种肯定的结局却也并不见得会如我想象的那般乐观,因为若是我对生物有着足够的热爱,何以我爸爸稍加阻拦我便放弃了?
同时在我后来从我一个学生物工程的朋友那里得知,大学的生物工程与高中时的生物课是有着极大区别后,我更加愿意相信,即便当初学了生物工程,我高中时对生物的那种热爱也不见得会延续到大学毕业。
而随着我将这个问题越想越深入,我对我爸爸的责怪便越来越少,甚至到了现在,我再也不会去想,他当初那种专横有多过分,而只会埋怨自己,当初为何不能对自己的喜好更坚定一些?
从一开始,我们的父母对我们的期待,其实便是选一条最容易最安稳的路,平平淡淡过完这一生。
不求出人头地,不求大富大贵,只求衣食无忧地活着便足矣。
然而事实上,每个人都无法控制自己内心的感受,于是当我们循着父母的期望,放弃自己原本所爱的专业,恍恍惚惚进入了一个好就业的行业,然后看着与我们同龄或者同身份的其他人,拿着比我们高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工资,获得高我们一等甚至几等的社会地位时,那种不服气与不甘心便开始化作刀剑在我们的心头剜割。
因为他们所追求的安稳,并不是我们在一开始内心真正想追求的,在他们所推崇的“好就业”的行业里,我们找不到兴趣,激发不出拼搏的动力和勇气,唯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遗憾和垂头丧气。
在与现实以卵击石的较量中,逐渐开始接受“人算不如天算”的命运设定。
我们达成了父母所期待的安稳,却丢失了自己曾经想要的幸福。
可是不按照父母的期待做出选择,我们又真的有足够的能力追求到自己想要的么?
这个问题我暂时还没有答案,可是我能想到的是,如果在一开始我们大家所考虑的都能够是“我想做的”,而不是“好就业的”,那么即便我们大学毕业后的境遇依旧不尽如人意,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也不见得会是垂头丧气。
因为你曾经做过的梦,只要回头就还能看见,曾经拥有过的勇气,只要逼自己一把,就还会出现,你想走的那条路,也许还很长,甚至遥远得看不到尽头,可是只要你脚尖所指的方向还是那条路,那么接下来你需要做的,就是迈开步子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