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一个很老套的故事:
三个工人在砌一面墙。有一个好管闲事的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工人爱理不理地说:“没看见吗?我在砌墙。”第二个工人抬头看了一眼好管闲事的人,说:“我们在盖一幢楼房。”第三个工人真诚而又自信地说:“我们在建一座城市。”十年后,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中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成了一家房地产公司的总裁,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我们且不论这个故事是否真实和鸡汤,就故事所要表达的思想来说,我是绝对认同的,“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出自美国西点军校。面对同一件事,持不同态度的人所取得的结果一定是完全不同的。一切归结为态度,你对事情付出了多少,你对事情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从上面的故事,我们可以对什么是态度做一个归纳。
我认为态度首先是每个人对于事物价值的定义。当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件事物表现出不同的态度时,实际上是他们对于同一件事物的价值定义不同。故事中三个人就是给予砌墙这件事以不同的价值定义。不同的价值定义又决定了同一事物在不同的人心中的分量不同,这就直接决定了每个人对于这件事物所愿意付出的程度不同。我们都很清楚,付出才有收获,付出的多少决定了个人的收获与成长空间。人们会根据自己的收获和成长空间反过来重新定义事物的价值。
于是我们会发现,正向的、积极的态度会带来正向的循环,而负面的消极的态度会带来负面的循环。我想在这里关于“态度决定一切”的底层逻辑就能够给大家一个初步的交代了。
态度决定对事物的价值判断
价值判断决定个人的付出程度
付出程度决定收获与成长空间
收获与成长空间重新定义价值
于是我们得出“态度决定一切”。
记得有一个朋友曾跟我说过一个玩笑。有一次他带着八岁的孩子逛商场,孩子想去厕所,于是他给孩子指了个方向让他自己过去,过了一会儿孩子跑回来说:“爸爸,我找不到厕所。”,于是他怼了孩子一句:“儿子,你说嘴巴是干啥用的?”,孩子顺嘴回了一句:“吃肉用的。”,一下子叫人哭笑不得。
其实由此我们也可以想象出对于嘴巴的价值定义不同,而推导出三种对于嘴巴不同的态度。
定义嘴巴的价值是吃肉用的,那么对它的态度就仅仅认为它是身上的一个器官而已,只要不被伤害就行了。
如果定义嘴巴的价值是用来交流沟通的,那么对待它的态度就是要注意自己的言谈。
如果定义嘴巴的价值是把自己的思想向外传播,从而改变世界的,那么对待它的态度就是要反复的练习演讲技能。
对待嘴巴不同的价值定义,决定了我们为此不同的付出程度,当然收获也就不同,收获的不同,又将重新定义我们对于嘴巴的价值判断。
看,这同样也是一个循环。
由此我们可以更深一步的来探讨人生,同样也是由态度所决定的一个循环。有人把人生的价值定义为吃喝玩乐;有的人把人生的价值定义为一个体验的过程;有的人把人生的价值定义为探索存在的意义。不同的人生价值定义同样会决定每个人不同的努力付出程度,对人生不同的付出程度这直接决定了人生的精彩程度。于是一个人对人生的态度,也就决定了自己的整个人生。
我们看待一个具体的物体,一件日常的工作,一次人生的体验,包括一切的一切,总会能够得出不同的价值定义,所以我们总也逃不出“态度决定一切”这一法则。
然而,当我们知道这一法则之后,就可以尝试重新对于我们所接触到的事物进行价值定义,从而影响我们的付出程度,进而得出更好的结果,于是我们也就可以改变我们态度,从而进入一个正向的循环。我想这才是这句话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