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我在百度百科查到的解释是情绪智能(emotional intelligence),由于工作的关系,很多家长向我们反映:“我其实并不想对孩子大吼大叫的,但是他们真的惹到我了,我非常生气,完全没有办法控制自己!”“我努力想控制好自己情绪,希望做一个不吼不叫的好家长”........是的,虎毒不吃儿,毋庸置疑几乎所有的父母都痛爱自己的孩子,都希望能够给孩子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可是在处理与孩子的关系时,却常常感到困惑和忧虑。
M3的”情绪智慧”的课堂上,Vicky老师告诉我们,情绪,就像空气一样,每时每刻围绕着我们,又常常被我们忽略。是的,情绪有时候会利用我们,当我们被情绪牵着走的时候,会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和那些没有解决的问题一起向你袭击而来,这时,我们的的思维就变得不清晰,行为冲动,反应僵硬和重复。因此我们需要看见情绪、发现情绪,管理情绪,而不是控制和压抑,才能让我们与情绪共舞,而不是被情绪左右。而所有的意识和觉察都是从情绪管理开始的。
两个人的沟通:70%是情绪,30%是内容。情绪不对,内容就会被扭曲,纵有一肚子的情愫,没有良好的情绪,说得再多也只是发泄。 个体心理学大师阿德勒说过“人的行为是以目的为导向的,你之所以做一件事情是因为你有某个目的”,在情绪ABC情感模型里,就能充分告诉我们,以一个1岁宝宝学习吃饭为例,饭菜弄到桌子上、手上、脸上,地毯上,刚开始时,妈妈们可能还会和声细语的说:“宝贝,一口一口的吃、要爱惜粮食、米饭掉桌子上要捡起来。。。。。”,但是,时间一长,那怕脾气再好的妈妈应该多少都会有想发脾气的冲动,而这个就是情绪ABC理论中的(Antecedent引发性事件),此时,你有什么感觉?每个人的大脑里有5个(乐乐、忧忧、怕怕、厌厌、怒怒)
控制情绪的小人,此时如果你是生气、烦燥的,那你会有什么样的行动?不让孩子自己吃,喂饭?那么喂饭的这个结果就是你的行为(Consequence结果),那么是什么信念导致妈妈会有这个行为呢?是怕麻烦?怕饭菜凉了?怕最后要清理桌椅、地板的卫生。。。。。?每个人的信念都不同,所以面对的同一事件,而冰山下更大的部分是大人们感觉和想法,这才是推动我们所产生行为的动力。
我总能听到,就是因为当时我的坏情绪所以才导致做了那样愚蠢的行为,Sorry,情绪没有好坏对错,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的,而另外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的反应所组成的(摘自“费斯汀格法则”)也就是说,情绪是可以掌控的东西。
那么,当情绪来了的时候,怎么办?首先得区分冲突的层次,还是以1岁宝宝为例,此时,冲突应该就是个人内心的冲突,个人与团队间的冲突、环境的冲突、组织层次的冲突,应用托马斯-基尔曼冲突处理的两维模式:不坚持自我——坚持自我,不合作——合作,1岁的宝宝学习吃饭,弄得满桌满脸都是,那是正常行为,此时你为节约时间、节约功夫把饭喂了,最后宝宝学到了什么?错误是学习的机会,此时我们只需要给予时间锻炼、给予关注,与宝宝采取合作的方式,还会有鸡飞狗跳的场面吗?
吴导特别用心,把教练之旅的“情绪智慧”放在M3,是警惕我们,当你走进了教练之门后,不单要学会问问题、用心听被教练者的弦外之音、以性格分辨行为以外,你需要学习掌控情绪,因为当你拥有了宽大的包容之心和深厚的人生智慧,就能在某个时刻发挥它的作用。它可以给身边的人以安慰和鼓励的力量,可以为自己拨开云雾见到太阳。做别人教练之前,先修自达人,从做自己的情绪教练做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