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 我们听到最多的教诲都是关于“如何坚持”的,很少听到别人教你如何放弃。
最近不断看到有明星艺人,在工作中猝死的新闻,很痛心,为了工作,他们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这几天,有个问题一直在我脑海里不断回响:
到底什么时候,我们应该选择放弃?
1.我坚持过,也放弃过
2009年毕业后,我留在广州找工作,我当时就有一个想法,我要留在大城市,在这里扎根,因为这里有小城市无法比拟的资源和机会。
工作几年之后,我打算结婚,想到以后小孩要上学读书,于是,一个事情提上了日程——把户口迁入广州。
因为自己只有大专学历,想要迁入广州,必须要有本科学历,于是我马上报了一个成人自考本科,开始学习。
由于自己平常还要上班,所以只能利用周末的时间去上课学习,一年下来,通过了50%的科目。
那段时间,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去上课,有时候还要上两天,早上要很早起床去坐公车,经常是早上在公车上睡着过去,晚上睡着回来。
那段时间真的很累,但是为了以后小孩能读书,我决定坚持下去。
直到有一天,和一个同事聊天,他以前在人才市场工作过,他提醒我说这种自考本科,有可能人社局不承认。
真是个晴天霹雳,我一下子担心起来,学费我已经交了两年,考试科目已经通过50%,我还要坚持下去吗?如果真的如我同事所说,即使考过了,别人不承认,那怎么办?
于是我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放弃考试,寻找新的入户途径,通过考取一个从业资格证书,用人才引进的方式入户。
我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女孩为了去考双学位,牺牲自己周末的时间用来上选修课,她的初衷是为了多学一门知识,但却干扰了主修课程的学习。
等到了选修课程考试的时候,她选择了放弃,那一刻她得到的解脱,在是否放弃那一刻,她问了自己三个问题:
1.坚持下去的意义是什么?
2.预期目标达到了?
3.自己快乐吗?
最后她的答案是:为了了解一门新的知识,目标没达到,不快乐
和我一样,她也选择了放弃,是啊,当预期目标没有达到,学习过程又不快乐,那坚持下去的意义是什么?
还不如放弃之后,让自己重新出发。
2.咱能否先不谈“坚持初心”
选择放弃,看起来好像很”丧“的样子,一点都不励志,很多人不想放弃的理由,往往就为四个字——“坚持初心”
在我看来,“初心”这种东西,很多时候不止一个:
小时候,常说自己长大了要成为一名科学家,最后是考试过了再说,
毕业后,我们要找一份高大上的工作,最后是先赚到钱再说。
….
我刚毕业那会就立志做一个顶级外贸业务员,在前端直面客户,最后发现我可能是在后端做营销推广比较适合。
为什么会这样?很多人常常会忽略一个重要因素——自我认知的变化
随着生活阅历和工作经验的积累,我们会不断修正对自己社会角色的认知,开始懂得为了完善自己的社会角色,而有选择地做出一些调整。
坚持“初心”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有个前提条件:
你对自己的认知必须是相对客观,否则坚持就毫无意义。
我就常常发现昨天的自己就是个傻X,然后对着镜子会心一笑,生活继续。
所以我一直很反对坚持“初心”这种东西,大多数情况下,所谓的初心,只是少年懵懂时许下的美好愿望,或者是不想面对现实时,给自己找的借口罢了。
而“坚持”更是如此,很多时候我们相信,风雨过后就有彩虹,但是你有没有想过,风雨过后,有可能是洪水。
不怕你不坚持,就怕你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持续坚持,那才是最可怕的。
正确的做法是,要学会聪明地坚持,我们的坚持应该是建立在成果可预知的前提下,而不是单纯为了坚持而坚持。
3.我们要如何确保我们所坚持的是正确的呢?
我经常使用的方法是思想推演,也就是启用“上帝视角”
我的前老板曾经在开会的时候跟我们说过:
你们开会的时候,要用“上帝视角”来看问题,要预留多一个座位——客户,想象一下客户如果参加你们的会议,他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你们的产品他满意吗,营销方案他喜欢吗?
用“上帝视角”,让我们能从一个更高的维度来思考问题,预测当目标达到的时候,会对周围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这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能力,它可以帮助我们最大限度地去预测未来,像棋手对决一样,不断思考着自己每走一步,对方会做出怎样的反应。
思维推演也可以用于个人,比如我们在做事之前,可以尝试问自己:
1.我目前拥有什么资源?
2.为了实现目标,可能会遇到什么阻力?
3.这些阻力可以解决吗?
4.如果可以解决,我要怎么解决,我的资源需要做哪些调整?
5.我的资源调整之后,会产生什么新的情况吗?
思维推演也可以用在其他方面,比如面临一个重大挑战、计划一次出国旅游、准备考取某个证书,又或者准备和心爱的人表白等。
用正确的思维模式,才能让坚持变得有意义,而审时度势的放弃,才是大智慧的表现。
我是@飞翔的海马,80后知识猎人,专注知识管理与认知升级。欢迎关注我,一起终身学习,用学习活出100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