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自闭症儿童的刻板行为?
刻板行为是自闭症孩子的核心技术障碍问题之一,容易招致他人反感,会干扰孩子进行自身的日常管理功能,也给家庭带来了很多工作压力。刻板行为方式很难彻底消除,但换个角度,家长或许他们可以通过利用某些重复使用行为,以此来培养一个孩子的兴趣和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
刻板的行为是一种重复的、固定的、未定义的行为。当这种行为被打断时,它就会引发一场强烈的情感冲突。根据自闭症的诊断标准,许多自闭症儿童都有刻板的行为:过度关注有限的兴趣;非功能性程序或仪式动作;刻板的重复行为;以及持续专注于物体的一部分。具体临床表现如下:
机械动作:反复握手,反复打开和关闭灯,不停地眨眼睛,不停地摇头或玩手指,不停地旋转,旋转物体。
重复性的语言:反复说一个重要句子,重复问同一个环境问题,唱同一首歌,一直进行数数活动或是说大笑、嘶吼。
不要接受新规则:只接受一种类型的游戏,如果你不想有严重的情绪问题,甚至自我伤害。
固定的思维发展模式:把物品可以按照企业固定的顺序摆放,只穿同一件衣服,只吃同一种食物,回家我们只能走同一条路,换一条路就会大闹。拿到国家所有中国玩具公司都会影响进行不断敲打,对功能性玩法的掌握很差等。
从行为角度看,自闭症儿童重复行为的原因可能是:
◆获得感官输入,如来回摇晃可刺激平衡(前庭)系统,拍手可提供视觉刺激;
◆减少学生感官进行输入,如专注于一种具有特定的声音以及可能可以减少嘈杂环境的影响,这一点在社交场合尤为常见;
◆处理压力和焦虑,并消除不确定性;
◆消磨学生时间,提供学习乐趣。
刻板行为的影响:狭隘的兴趣范围限制了孩子接收信息的渠道,影响学习效率;容易招来周围人群异样的眼光,刻板行为严重的孩子不容易被环境接纳,影响孩子的融合。
然而,只要孩子的刻板行为不影响正常生活,就没有必要干预。 如果自闭症儿童将刻板行为视为一种自我调节机制,且对自己和他人的生活没有实质性的负面影响,就应该理解和包括这些行为。
相反,如果一些常规行为出现的频率过高,或者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家长或教师需要采取行为干预措施,防止和教授适当的替代行为。刻板行为的干预策略如下:
(1)事前控制,事前预防。家长在进行干预时,应提前做好防控准备。
家长需要我们根据学生自己的情况和能力可以进行提前预防,针对某个问题以及行为方式进行研究重点干预时,保证孩子大部分的情况都处于可控的环境下。
尽可能确保不同的家庭成员、照顾人员和教师能够统一运作。避免一个人严格行事,另一个人不不当,间歇性地强化孩子的问题行为。
(2)创造机会教孩子“你想让孩子做什么”,同时控制前提。
如果一个自闭症儿童不能以正确的方式处理一个情况,他可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并且可能需要额外的指导,或者他可能在表达过程中有问题,可能需要教他适当的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问题行为的干预要慎重处罚,一定要配合积极的干预方式实施,不能单独使用。同时,应减少因惩罚不当对孩子造成的其他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