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前夫回老家照顾瘫痪多年的婆婆,儿子一个人在家睡,第一天晚上,我问儿子,需要我过去陪他吗?
儿子说,先不要过来,我想先试试。
第二天一起吃晚饭的时候,我问儿子一个人睡的怎么样,他说还不错啊!我说,今晚需要妈妈去陪你吗?
他支支吾吾的说,随便,都行!尽管我一再鼓励他真实表达自己的想法,他还是不肯。
知子莫若母,看到他的表情与神态,我还是猜到了他的心思,其实我也是做好了去陪他的准备。毕竟孩子一个人在家里,还是有点不放心。
过了一会,儿子问我,你还回去住吗?我说等爸爸回来后,我再搬回来。
儿子马上说,那你还是不要来住了!
我有点惊讶,这孩子,怎么翻脸比翻书还快。
儿子继续说,我现在已经习惯这样的生活了,即使爸爸在家,我们也没什么交流,你一来,我会很开心,但是,你再搬回去,我又会失落,难过。
那一刻,我的心像一根针刺到了一样!我明白,在孩子的内心深处,一直在渴望妈妈的陪伴。
他希望每天晚上放学到家,能看到妈妈,能与妈妈聊聊学校的事与自己的烦恼,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每晚到家与爸爸全程无交流。
当他慢慢适应与习惯了没有妈妈陪伴的生活后,当他虽然有机会可以体验几天有妈妈陪伴的生活时,他却拒绝了。
他的拒绝让我看到他内在渴望的压抑,因为不想再体验妈妈离开他时的那种伤痛。
曾经有一次,儿子告诉我,有好几次,我从家里搬东西,他都很难过。
尤其那天,听到我关门离开的声音时,他的眼泪突然间就流了出来,一个人在那默默哭了半个小时。
这种分离的伤痛,在他小的时候,就体验过无数次,四岁半时,我离家读研,每个月回来陪他一个星期,每次回来,都是热切的盼望,每次分离,都是钻心的痛。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三年,后来当我决定回到原单位上班时,就很少离开儿子,除非偶尔外出学习几天。
但那时,即使陪伴在儿子身边的我,却一点也不快乐,经常与前夫上演各种狗血的争吵剧情。
儿子的童年,经历过很多次父母争吵,最严重的一次是,有一个晚上,前夫闹的厉害,扬言威胁要放煤气,全家一起自杀。我信以为真,恐惧的要命,希望儿子能去搬救兵,但八岁的他躺在床上,一动不动,任凭我怎么喊他,他就一直在装睡(这个场景,像极了我小时候,父母打架的情形)。后来,前夫自己拿着剪刀准备割腕,划了几刀(他的举动也像极了他父母),最后有两个热心的朋友,过来劝说后,这事才告一段落。
在过去的那些年里,没有力量感离开的我对儿子充满深深的愧疚感。我为年轻时自己犯下的错误后悔不已,把自己困在受害者牢笼里多年。
当我最近两年开始学习,成长,变得越来越有力量感时,儿子的性格,学习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一次,我明白,我需要尊重他的选择,有些成长过程中的痛苦是需要他去体验并消化的。
相对妈妈的陪伴几天的快乐而言,他却要花很多时间与精力去适应妈妈离开时的那种痛苦,对他来说,他选择的是不要妈妈陪。
我应该高兴的是,儿子能够尊重自己的想法,有力量做出自己想要的选择了。未来的人生路上,一定会有很多次类似的选择。
树立好自己的边界,尊重孩子当下的想法,让孩子有能力做出权衡,为自己想要的做出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负全责,是我现在能为孩子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