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阅读原文片段】
《如何听如何说》,151页
举例时应该精挑细选,目的是把你的概括性陈述说得更生动、更易懂一些。许多人感到对概括性的话很难理解,尤其是那种高度抽象的概括。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能够把抽象的叙述形象地描绘出来,使得它们更容易被人理解。假如你听不明白别人在说些什么,就应该而且有必要请对方给你举个例子。如果他们举不出令你满意的例子,那么就很可以怀疑,是不是他们也搞不清自己话中的意思呢?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我们经常碰到一些生僻的概念,还好有“百度百科”,但是官方的解释过于“严谨”,比如,没有吃过鳄梨的人,搜一搜“鳄梨”,出现这样一脸懵圈的解释:
“鳄梨也叫油梨、牛油果,属樟科鳄梨属常绿乔木,是一种著名的热带水果,也是木本油料树种之一。果仁含油量8%~29%,它的提炼油是一种不干性油,没有刺激性,酸度小,乳化后可以长久保存,除食用外,它也是高级护肤品以及spa的原料之一。”
然后配上几张图,哦,这种形状的东西就是鳄梨啊,但是那个实物有没有在你脑海中建立一个活色生香的画面,总感觉还缺点什么……
还有一些耳熟能详的概念,讲出来大家都知道你的所指,但是深究下去那个貌似很熟的词你真的理解吗,和另外一个大家也很熟的词联系在一起怎么这么容易混淆呢?
比如,“信息”和“知识”,一讲出来,大家都知道,但是再问,这两者的区别是什么,估计问倒一大片。额,我真的知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拜托,你自己就没搞清楚吧。
以上两种情况怎么破,有什么好的方式向别人讲清楚一个对方大脑就没有的概念,或是让对方恍然大悟,捅破那层“意会”的窗户纸……之后,让对方连连点头称是,从此印象深刻。
两个字,类比!
类比是我们在说明或解释时使用的思维辅助工具。大致过程是:
对方未知的X,对方已知的A,找出X和A之间的类似或者共通的地方。即X≈A,于是X不证自明。
在以上例1当中,你可以向一个完全不知道鳄梨为何物的人这样解释:
“鳄梨就是形状像梨子、长满疙瘩的青皮硬壳水果,切开吃,味道清淡有点像蛋黄,给宝宝吃营养价值特别高”。这里鳄梨≈梨子+蛋黄!通过有类比的说明方式就比百科强很多。
例2中区分信息和知识,也可以很好地运用类比。“知识由信息构成,房子由砖块搭起。然而,正如一堆砖放在那里不能称其为房子,没有系统框架的信息也不能构成知识“。这里信息对应砖块,知识对应房子。
把抽象的事情说得生动、易懂不容易,正如找到精妙的类比也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
【A1:联系过往经验】
有一次多仔爷爷从云南出差带回很多红毛丹,大人们都在吃,多仔怎么也不肯尝尝。
我们纷纷讲到:”这个很好吃的“,”好甜啊“……多仔还是摇摇头。我问他为什么不吃,他说,“那个长了好多毛,好吓人啊!”我解释:“毛没有关系,那是长在外面的,妈妈帮你把肉剥出来,你尝一下嘛!”说了很多也没用,就差塞他嘴里了,最后还是没有吃。
在这个过程中,小朋友不愿意吃一样新水果,主要是因为没有在他的脑海中和已知水果的味道建立联系。
【A2:规划今后运用】
去买两斤红毛丹,如果买不到也没关系,彩打一张红毛丹的图片带回家。晚饭后,可以跟多仔这么解释:
“多多你喜不喜欢吃荔枝啊?”(多仔喜欢吃汁多味甜的水果,比如荔枝龙眼西瓜等)
得到肯定回答后,拿出红毛丹或者图片,用类比的方式建立他对两个事物之间的联系。
“这个是穿了衣服的荔枝,因为它怕冷,所以穿上了厚厚的有毛毛的外套!“
然后,再把肉剥开,让他观察一下。
“你看,里面是不是和你最爱吃的荔枝长得一样啊”(或者附上一张红毛丹果肉的彩色图片)
通过这种类比的说明方式,比之前干讲道理会更容易让小朋友接受新鲜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