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以葬礼开场,以校园生活的回忆定格收尾,葬礼是对不可挽回的生命的叹息,校园生活是对匆匆逝去的青春的缅怀。这一切都与年华有关。
三代人都以周迅扮演的之华为纽带串联在一起。
之华替姐姐参加同学聚会遇见了尹川,被误认为是姐姐之南后,假装死去的姐姐给他写信开启了故事。
岩井俊二这个导演我不熟悉,但这部电影让我想要去了解这个导演。看似平淡却充满诗意,虽然以葬礼作为开头,但其实前半段的基调都是明朗跳动活泼的,也有一些小幽默。其实刚开始回信的时候我会着急,会不解。但是渐渐熟悉了导演的节奏后,我便开始享受这个不急不缓的故事。随着剧情慢慢展开,抽丝剥茧。痛心、伤感、释然、所有的情感一层层抽丝剥茧后,再听导演将平淡的故事娓娓道来,就像冬日里的一杯热饮,也像一位知心朋友在你耳边讲悄悄话,整部电影都非常舒适,那些诗意的画面在你看完后偶尔还会想起。
昨晚看完电影,今天早上仍然会想起写信时笔尖触碰纸张的沙沙声,婆婆收到回信时的激动变成了轻描淡写的一句“放在那里吧”,英语教授家里“不小心”遗落的口红,静默的不舍取代了原本应该嚎啕大哭的葬礼,少女从未说出口的写在信上沉在心底的喜欢你。
之南死了,但是导演没有大张旗鼓的让所有人都哭。
而是表现在之华参加姐姐30周年聚会时,听到姐姐年轻时的毕业演讲录像而停下的脚步,不舍的目光。
表现在之南儿子晨晨问奶奶,人为什么要死?
表现在之南女儿睦睦哭着对尹川说的那句,要是这本书的作者早来接我们就好了。
表现在之华对尹川笑中带泪的那句,要是姐姐当初嫁给你就好了。
表现在之南的家属对外宣称之南是病死的,是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而不是自己结束生命的痛心惋惜之情。
之南为什么没有和尹川在一起,为什么张超会变成这样,这些都是故事里的他们做出的选择,可无奈、后悔、遗憾是鲜活的带给了我们。所有的人都努力过,挣扎过,但还是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