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一次在梁文道的《一千零一夜》中,听到解读这本《乡土中国》,就决定有空要去仔细阅读。去了解费老笔下的乡土社会,从乡土社会剖析中国的社会结构层次及制度等,这个过程中,也不失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吧。
“从基层上看,中国的社会是乡土性的”。在五千年的历史当中,中国的文明一直是一种农业的文明,而这种农业文明也就决定了社会的性质,就是一种乡土社会。这种乡土性的社会有多种特点,就像费老在书中的几大论点:是一种差序格局的制度,是一种家族式的特点,也是男女有别的社会特质,他们遵循礼治,没有诉讼,守护者一些血缘和地缘的关系等等。这些特点,组成了中国乡土式的社会,一直到现代化的今天,我们不仅在乡村,在城市还能看到乡土社会的影子。
就像在“文字下乡”的篇章中,费老说:“象征是附着意义的事物或动作,我说“附着”是因为“意义”是靠联想作用加上去的,并不是事物或者动作本身具有的性质。这是社会的产物,因为只有在人和人需要配合行为的时候,个人才需要有所表达;而且表达的结果必须使对方明白所要表达的意义。所以象征是包括多数人共认的意义,也就是这一事物或动作会在多数人中引起相同的反应”。在这一篇幅中,通过我个人理解,文字下乡必然会经过很长的时间去推及。因为在乡土社会,人和人之间的沟通等已经形成了他们所特有的方式,他们完全可以按照传承下来的方式,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切事情,所以文字对于他们会有些多余。只有在不断的现代化中,事情的发展打破了原有的体系,这时候文字会进入乡土社会,逐渐显示出它的魅力。
在“家族”篇章中,费老说:“中国的家是一个事业组织,家的大小是依着事业的大小而决定的”,同时又提出:“在我们的乡土社会中,家的性质在这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别。我们的家既是个绵续性的事业社群,它的主轴是在父子之间,在婆媳之间,是纵的,不是横的”。家族在中国很多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不仅是一种关系,更是一种象征。我们的家族制由来已久,而且这是一个纵向的庞大的社群,是以父子的纵向去发展传承。从小说到家庭,家庭关系的维系可以看到家族的形式,中国家庭关系永远围绕这父母子女,逐渐向外扩,形成一圈圈的波纹,最后一圈圈的波纹会碰触,他们的关系也会重新交错。
在“礼治秩序”篇章中,费老说:“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人们日常的生活生产等一切都是合于礼的,就像我们现在说的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礼指导着乡土社会的一切规范,人们遵循着礼,合乎于礼的规范,生活就会一切安稳,社会也会安定。因此说,“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不但是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
作为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费老的《乡土中国》以教学式的方式给我们论述了乡土社会的的一系列特点,对于专业领域不失为一本很有价值的研究资料,对于非专业的课外读者,也是我们了解中国社会的一本详细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