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冬日的暖阳悄悄在校园里洒下斑驳的碎影,在忙忙碌碌的学期尾声中,为鼓励工作室成员转变教科研意识,提升课题研究能力,促进教学工作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如东县隽守德育名师工作室第四次集体研修活动暨南通市德育专项课题《将劳动教育全面渗透到小学低中年级养成教育中的研究》中期研讨活动于2022年1月19日下午,在如东县实验小学微格教室如期举行并取得圆满成功。
一杯杯热乎乎的奶茶、一份份香喷喷的点心,让这个忙碌的冬日变得格外的温馨温暖;一个个生动的研究案例、一句句真诚的指导建议,让本次研究活动更显得有情有趣。
活动开始,工作室领衔人、课题主持人徐守娟老师带领大家共同回顾了一年多来课题组在成员们共同努力下取得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带领大家一起交流了研究中的困惑与困难。
接着,课题组邀请顾亚军主任作了题为《精耕校内种植园 提升劳动新技能》的劳动专题讲座。顾主任介绍了实验小学自2019年以来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在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美术等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内容,进一步增强学生劳动意识,提高劳动能力的经验举措。学校开展校园种植园,中高年级各班承包区域,在班主任指导下成立若干小组(制篱笆、施肥、浇水、办小报、摄影等)开展农耕,举办“金秋薯香节”等经验做法,对课题组今后的研究有着很好的启发与帮助。
课题组四位老师也围绕前期研究情况做了经验交流。
黄冬梅老师交流的话题是《和孩子一起扫地扫心》。黄老师认为,扫地就是一种修心,地干净了,心就干净了。一二年级的学生,人儿还没扫帚高,需要老师的示范;随着年级的升高,孩子的学业负担逐渐重了起来,需要老师的协助。美好的清晨,我们老师应该和学生一同打扫包干区,一同开启新的一天的劳动。“身教重于言教”让学生看到老师的真诚,感受到老师为人师表的力量。这种身体力行的示范就是一种无声的表态和承诺:师生是平等的,集体的荣光是靠大家创造的。让我们在心灵世界里耕耘、播种、培育、采摘。
周亚丽老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她平时在班务管理中一直非常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切切实实在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她交流的《爱劳动 会劳动 赛劳动》带给大家很多思考与启发,让大家感受到劳动的魅力、德育的力量。
孙晨曦老师交流的话题是《让孩子们亲近劳动生活》。她分享了自己平时如何让孩子们亲近劳动的一些做法:每周用趣味打卡的方式孩子学做简单的家务活让孩子有成就感;每周评比表彰一批“班级劳动小达人”让孩子有自豪感;每周家访部分学生家庭,让家长共同鼓励,让孩子有自信感……就这样,孩子们在孙老师的引领下自然而然地亲近劳动生活,爱上劳动。
张競文老师结合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劳动教育,从学校、家庭、社会实践三个角度,交流分享了自己管理的班级是怎样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视开展实践活动,开发劳动课程资源,不断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真正落实劳动教育,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尤其是“双减”背景下,劳动教育带来的诸多重要影响及其对学生的多方面改变,都能够从不同层面推动班级生活的整体性、系统性变革。
课题主持人张红霞老师带大家一起学习了今后课题组研究工作计划,分配了课题组各成员研究任务和研究重点。
课题组核心成员张小珣老师分享了自己在主持研究市十三五规划课题中的经验做法,给本课题的研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最后,实验小学教师发展处沙秋平主任对本次课题组研究活动作点评与指导。沙主任认为,《将劳动教育全面渗透到小学低中年级养成教育中的研究》课题组所有老师平时能认认真真搞研究、实实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课题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今后,还要多阅读,多借鉴,多实践,继续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力争推出优秀科研成果,争取早日圆满结题。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教科研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让我们彼此携手,行走在教科研的路上,共赴一场教科研的盛宴。相信,在全体工作室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课题研究一定能取得丰硕的成果,更好地为儿童的快乐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