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试结束了,一颗心终于可以放下。进入不惑之年,好多人选择了安逸,已经习惯了人生的惯性轨迹,经过十几、二十多年的打拼,终于可以舒服的躺在自己好不容易搭建的人生舞台,按照熟悉的生活流程,一步步的走下去。
有一句口头禅叫“舒服死了”。网络时代每个人的焦虑感都在加深,和大学同学比,和别人家的孩子比,和同单位的一起工作的同事比,总有太多让自己自卑到牙齿咬的狠狠的自卑。自卑和焦虑面前,又有另一种声音在心里抱怨,为什么自己不能更好一些。
当初选择报考心理咨询师考试时内心有些飘忽不定的感觉,学习心理学只是内心焦虑的一个发泄口。“人必须做些什么”的信念支撑自己不知深浅的向前一脚踩过去。
一大堆心理学基础概念扑面而来的时候心里也接受任何一门学问开始时首先要经历一番基础理论的磨砺。厚厚的两本书,每个知识点都有些抽象,有些相似,这些前言不搭后语理解起来有些难度,但也可以接受。
培训的过程简洁、紧凑,周末从早到晚持续学习的时间近八个小时,到处都是重点,到处都是要记忆的要点,每句话都显得那么冰冷,不像想象中的那么有温度。老师快速的划重点是学习效率很低的学习方式,也是唯一可行的学习方式。开始的一段时间看书的效率低的离谱。眼睛盯在书上,心里想象着其他无关的事情。一点点把书向后翻那份满足与骄傲使得下一次还要激励自己把书翻开。
随着考试时间临近,焦虑随之增加,看书也变得更加努力起来了。为了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学习中去,把自己坚持的写作也暂时请了一个月18天的假,现在复盘这六周的请假还是非常必要的,写作和看书的确让自己时间非常局促,也承认自己的充分利用时间的能力还要继续磨砺。
前两天听武志红老师的心理学课,进一步理解了头脑和身体的关系。我们大多太关注自制力、意志力等头脑层面的东西,以为只要意志力足够坚强,戒烟、戒酒、戒赌、偷懒、拖延等一切负面的习惯行为都可以迎刃而解。而事实上头脑只是一个单位领导,发出的指令能否得到执行关键在于身体的执行能力。我们时刻牵挂的“践行”如果只有头脑的热情,得不到身体的响应,那么这种践行无论如何壮怀激烈,最后也只能以身体的名义不了了之。身心一致,按照武志红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的体悟,着重练习两个方面:一是解除封闭自我的安全模式,进入到不确定的关系模式中。这个思想转变并不难,难点在于建立深层关系时随时应答能力的形成。在短时间内组织起有深层链接作用的话语。这些能力需要多读书,多体悟,有意识学习,形成几个话语模板。二是用佛学的态度关注身体。现在做事情之前不是先磨蹭一会,也不强迫自己马上开始,而是关注自己全身放松的感觉,觉察到身体的每一个部位,让身体进入身心合一的宁静专注的状态。这种状态不再让头脑疑虑重重,不再让身体紧张不协调。
得到这种体悟和关于得到个人写作的道理一样的惊喜。写作在坚持中有可能忘记当初的激情,不自觉产生其他的想法覆盖原来的想法,从而在纠结中放弃。内观身体在跟李笑来老师的学习中也有践行,但是没有说服自己的身体,很快就放弃了。武志红老师的心理学课把道理讲的通透明白,久违的满足感让自己每时每刻都在享受身体的美妙的感觉。
“唯有自律,方得自由”,在自律面前走的好的人要么用自律狠狠的压制其他想法,要么真正体验到自律带给身体的美好的感受。
工作,锻炼,写作,还有前面中断的英语学习,这四样任务下达到头脑中,感觉头脑对写作、对英语还有排斥感。那就好好听听头脑的声音,听听身体的声音,不再强迫自己必须如何。
心理学学习才刚刚开始,希望今后能从心理学得到更多的有价值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