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比卡种的的咖啡,它的原产地在埃塞俄比亚。
作为饮品的原料,咖啡豆早在公元6~9世纪时就被人们带到了也门。
喝咖啡的历史还是挺早的嘛。
大概是为了降低成本,更容易喝上咖啡吧,有心人开始了引种栽培,在1699年,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用咖啡种子培育出了咖啡树。
这些树被引种到了阿姆斯特丹的植物园,又作为礼物送给了法国的路易十四。
看来,这个咖啡在当时也算好东西了,咖啡树居然送来送去,现在看来挺搞笑的。
1720年,一个法国军官从巴黎带了些咖啡树苗带到了马提尼岛。
这一举措,使得咖啡树在加勒比海国,以及中南美各地的种植范围大大扩展。
看来,咖啡树还是适合在赤道附近生长。
这条线路传播开的就是帝皮卡(也叫铁皮卡)咖啡豆了,这是最接近阿拉比卡原生豆的品种了。
据说,还有一条传播线路。
1717年,爪哇岛上的咖啡树被法国人带到了波旁岛(现留尼汪岛)。
看来,最爱咖啡的应该是法国人了。
可能气候,土壤等生长环境和原产地差别太大,这些树发生了基因突变。这些突变的种子被带到肯尼亚、坦桑尼亚,还有中南美洲。
这就是波旁咖啡豆。
铁皮卡咖啡豆和波旁咖啡豆都是衍生豆种,以物学的划分还是属于阿尔比卡哦。
看来,咖啡还是需要种在比较热的地方,所以转了一圈还是回到了赤道边上。
至于罗布斯塔,就晚多了,在19世纪以后才被发现,是在非洲最的大的淡水湖边被发现的。
这个叫维利的湖,横跨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三个国家。
罗布斯塔虽说品质差了点,但因为它的抗病能力强,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慢慢的,新加坡、特立尼达、爪哇岛等地都引进了。
现在我们国家海南,还有云南咖啡树也种了不少。它们又是什么时候开始种植的呢?有机会也来考证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