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晚期
马可.奥勒利乌斯逝世不久,罗马帝国陷入长达近百年的动荡,直到戴克里先掌权。在帝国晚期,罗马的建筑和雕塑开始流行一种抽象风格,可能是由于信仰兴起及权位观念改变。这种转变的一个实例是一件表现四帝共治的斑岩组雕,现存于威尼斯。
肖像雕塑
在戴克里先(Diocletian,公元284—305年在位)治下,皇权最终得以恢复。在市民生活和军事领域的各个方面施行严格规定。
【四帝共治制(Tetrarchy)指罗马帝国在公元293年开始实行的四个皇帝共同治理帝国的政体。由戴克里先提出并实施,将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分,每部分由一位皇帝管辖,称为“奥古斯都”,每位奥古斯都再指定一位助手和继承人,称为“恺撒”。四帝共治制在戴克里先在位期间运行良好,但他退位后便迅速崩溃。】
公元4世纪早期,四帝分治逐步解体,君士坦丁大帝掌权。
浮雕
公元2世纪,罗马人的墓葬风俗改变。土葬逐渐取代火葬,但皇室依旧采用火葬。对大理石棺的需求因此大量增加,取代了骨灰瓮。石棺通常饰以大量图案,这些图案很快就在作坊之间流传,其流传形式也许是图样书。
公元315年,元老院和罗马人民在斗兽场附近建起一座三拱的君士坦丁凯旋门,纪念君士坦丁即位十周年和战胜马克森提乌斯。
建筑
自公元3世纪初开始,公共浴场成为罗马人生活中的一个悠久传统。按照惯例,帝王会在城市中修建浴场,获取人心。大多时候,家中没有私人浴室的罗马人期待着能去公共浴场,而浴场也有其他功用。它们成为社交场所,人们可以在那里交易,富人还能炫耀自己成群的奴隶。卡拉卡拉浴场建于公元211—216年,是所有浴场中规模最大也最奢华的一个。
长方形公堂(basilica,源自希腊语“basileus”,意为“国王”)在罗马有着悠久历史。从共和国时期起,它们就用作市政厅,并且迅速成为罗马城镇的特征。其主要功能之一是为法庭提供一个威严的场所,以皇帝的名义施行正义。马克森提乌斯公堂(Basilica of Maxentius)的规模超过了卡拉卡拉浴场,可能是罗马市内最大的室内空间。它分隔成三个殿堂,如今仅存北侧堂。
罗马帝国晚期的行省建筑
在罗马帝国晚期,有几位皇帝的出生地或生活地不在意大利。在四帝共治时期,四位皇帝在罗马之外的四个首府统治着帝国,他们也用新的公共建筑来装点首府城市。
到公元2世纪初,罗马帝位已不再是意大利人的天下:图拉真来自西班牙,塞普蒂默斯·塞维鲁来自北非,两位皇帝都在自己的故土大兴土木。戴克里先在四帝之间分配了权力,他们每人都在帝国各自的封地设立首府,并且使之具备应有的庄严规模。
雕塑和绘画遍布公共和私人建筑。雕塑通常传达了强烈的政治信息,风格的选择总是为了切合内容。与建筑类似,帝国晚期雕塑开始流行一种抽象的风格,可能是由于信仰兴起及权位观念改变。存世的大量住宅和绘画表明,艺术在民居里和在公共场所一样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其他人展示了一个订件人的形象。
在近一千年的历程中,罗马从一个小城镇崛起为一个幅员辽阔、文化多元的帝国首都。建筑发生了重要发展,部分是得益于技术革新,同样重要的原因则是政治的推动。建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省的生活水平,但也有助于巩固罗马的统治,使人即使远离行政中心也能一直感受到罗马权威的存在。雕塑和绘画遍布公共和私人建筑。雕塑通常传达了鲜明的政治信息,风格的选择总是为了切合内容。
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