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日 星期五 晴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不仅仅对于玉应该如此,对于人也应该如此,对于土地也应该如此对待——近些天我打理岳母的小菜园联想到这句话的。
小菜园经过我几天的付出,一番精心打理之后有了“新气象”。
今天一大早,我去果树医院买肥料和农药,一袋复合肥130元,一桶益生菌50元,一袋多菌灵18元,两小瓶杀虫药20元——最后销售员收了200元。
回到家吃完饭去干活,刚开始挺好的,可“天不遂人愿”,小喷雾器坏了,天气还很是炎热,太阳晒得胶鞋都烫脚,自己心焦不耐烦的。草草收拾一下,回来去一个汽修店要了内胎胶皮先准备自己修一下。
心里想来,自己种地并不合适,一分地——七十平方米左右,投入到里面的金钱可能三四百元,包括种子钱,一些工具什么的。
投入到里面的人工还没有算钱,而且我属于一个壮劳力,如果以一天12小时投入,最多能够种植一亩多的菜地——菜收获后,还要自己去销售,每天的工作量更大,可纯收入在2万块钱就不错了!
当然可以建设暖棚,这样可以多增加收入,但一般的农民可能拿出那么多的资金吗?一个占地一亩左右的简易冬暖棚投入应该在三万元钱以上,每年的维护费也在一万元以上。
这些还只是暖棚本身的费用。种植反季节蔬菜,成本是露天种植成本的一倍以上,甚至更高——有时候需要生暖气,这就不是烧煤或是烧电,而是在烧“人民币”,这笔费用不菲。
要是没有销路,种出来的菜卖不出去还要赔钱的。即使赚钱,每个暖棚收入在五万元左右,一般还需要两个人打理,这与打工收入相比要逊色很多的——
当然也有有机菜,生态菜等噱头,但普通农民没有销路,只能种大路菜——我曾经参入一个农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编辑工作,深知其中三昧。
这样的农场也有一定的人脉,有销路,但先期投资巨大,不是大金主玩不起——人家把种植与旅游相结合,二者互存共荣。
每一个国家需要农业稳定,农民问题必须加以重视——此次疫情更加凸显农业的基础地位。国家每年的一号文件都是涉农文件,但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有太多太多了!
中国直至今天还属于农业社会,至少是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并存——而且这个并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要有魄力解决好“三农”问题,稳定我们的社会。
我种地的目的在于锻炼身体,不在乎投入产出不成比例,但农民是需要的。这些天,我参加劳动的效果显现出来“一口气上五楼,气也不喘了!”——我不知道这个广告风靡一时,是否是因为这句话!
比哈药六厂生产的“盖中盖”高钙片好多了,失眠症也远遁了!好歹自己是农民家庭出身——“没吃过死猪肉,还没见过活猪跑吗?”活干起来有滋有味,甚至迷恋上了!
“一份付出,一分收获!”看,我的劳动成果!吃着自己种的菜,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更何况,自己的身体也锻炼得棒棒的,真可谓一举多得……
自己的喜欢也与自己上学熏陶有关——“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自己的出身加上上学经历,让自己回归一下未尝不可!
这里是所谓的“城区”,准确一点说是属于“城中村”,现在是一个“突兀”的所在了——搬迁不起,而村民因为各种原因本身不喜欢住楼——
曾经要搬迁过,但无疾而终,不了了之了!这里日益与周边的高楼大厦格格不入,却成为了我的乐园——不仅仅有家禽们高亢的叫声。
还有鸟类婉转动人的鸣声——“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大自然的交响乐是最陶醉人的——城市中水泥森林之间,“躬耕”于这样一处“微型的”“陇亩之中”,难道不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吗?
[版权声明:原创作品,谢绝转载,如若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