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一直没有什么好梦,咱说哪怕来个春梦呢,都是那么的贫瘠,私以为,梦境是内心世界的真实投影,究其因,还得是自身心结所致。
《三体》里的三体人,他们的意识形态是可以继承的,如果人类可以续命,如金蝉子一般十世转世,且又能留存记忆,会不会越活越明白咛…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上帝视角来看这个问题,既知结果是必然,如果能让这一生不虚此行?
单从时间维度,管你明白不明白,比如同样的80岁,同一尺度,有些人所谓的功成名就,有些人所谓的蹉跎岁月,时间尺度上并无差异,无非是体验感不同罢了。
那我们继续,体验感这个东东是什么呢,鲁迅曾言:“无论好坏,皆是过往”,既然都是过往,有好坏之分吗,古代没有文字的时候,大家通过在绳子上打结,以记录时间维度发生的事情,等到老去的那一天,老人们一起对着自己的绳子数自己的结,会有什么好与坏吗,都只是结而已,那大家终此一生,评判的标尺,没准是结的个数。
顺着刚才说的额,假如我们是金蝉子,还能带有记忆,又给你续费了80年,这一世应该如何度过呢。
中学到高中,高中到大学,每个班级的轮换,都像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到社会上以后,从一家公司到另一家公司,也都是一个个不同的阶段,每次新的环境,各位是否有感觉,又是一次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陌生的人群,陌生的世界,过去的一切都可以洗礼,久而久之,留下棱角磨平之后的自己。
回到刚才的问题,诸如此类,一生中其实在不断的重复的新生,而终了之时,就从没有不遗憾的生命,所谓春风若有怜花意,可否许我再少年,到最后都是要殊途同归,抱恨终身。
再续80年,依旧会重复上演新生,只是把上一世的遗憾减少,终了之时,又多了此生的遗憾,所谓道可道非常道,是知也。
《西游记》确是旷古至今之巨作,猴子接管花果山后,立马就意识到生命之短暂,荣华富贵只是一晌贪欢,终归蹉跎了岁月,负了流年,于是人家可好,还是猴子形态,就独自一猴置身险境,来到西牛贺洲求取长生不老之术,虽为猴体,人性体现的淋漓尽致,先一句,生命都是利己的,犹如三体所言,文明是带枪的猎人,黑暗森林突出出现的一道光,无论好坏,选择将其消灭是唯一的正确选择,如果生很重要,那死代表什么咛,此生的流年就是为了造福万民,传宗接代乎。
接下来鲁迅会问,为什么一定要繁衍呢,我们知道蝉其实能活10几年,但它的大部分生命都在地下,只有那一个月走出地面,变成蝉繁衍后代,看似蝉这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地下躺尸,最后的一点时光出来繁衍,这么看有什么意义呢,岂不就是繁衍工具否,回顾下过去,三万天拉齐,生活会不会像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