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硕:
最近几天爸爸工作上经历了一些事情,觉得非常值得警醒,整理出来以借鉴。
1、 上个月底爸爸公司这块由于集团考核的压力,对于一些未完成业绩的员工进行了辞退。过程当中有离职员工的一些闲言碎语传到我的耳中,大概意识是:我辞退掉某人是因为我要保留住跟我关系比较好的另外一个人。辞退该员工很明显的原因是他个人不努力业绩不达标造成的,但是他却以领导要留某人所以要开掉自己来安慰自己,并且对自己的解释还深信不疑。深思这种现象,这样的自我安慰除了能让当事人舒服以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坏处?仔细一想,坏处非常大,因为有这种想法的人核心的一个观点就是:零和思维模式——肯定是有人好所以我才坏了!具体思维习惯可能如下:老板——都是靠剥削我们这些打工的人;当官的——贪污腐败欺负老百姓;学习好的——恨死这些学得好了,让我的学习排名才靠后;漂亮的——都是狐狸精,就会勾搭我喜欢的***。以此类推,不胜凡举,然后就会形成受害者思维,从此自怨自艾,成为鲁迅小说里那个潦倒的祥林嫂。
2、 昨天,也就是2018年10月11日,对股市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天,沪指报收2583点,失守2600点大关,暴跌5.22%,开盘一分钟即击穿2016年1月27日创出的阶段低点2638点,跌穿熔断底创近四年新低,一下子网上哀嚎一片,一个把身家压倒股市的朋友愤怒到想宰掉那些“空客”、“割韭菜的家伙们”,以此来发泄自己赔钱时候的怨恨,舒缓心中的压力!他就觉得自己的钱是被这些人赚走了,他认为股市就是一个“零和博弈”的场所。其实,不是这样的,不管股市也好,包括数字货币等,牛市的时候,鸡犬升天,大盘涨,基本上人人都“赚钱”;熊市里,万马齐喑,基本上人人都“赔钱”。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个例子就会明白了:
假设某市场有且只有2个人,他们初始持有市场价值1块钱的有价资源(可以为股票、数字货币等),其中1人始终不交易,1人跟随市场交易。第一天,其中1人以10元的价格卖出,另一人不动,那么该资产总值从2变为20,其中卖出的那人赚了9元,同时持有的人也有9元利润在账上。第二天,第一天买入的那人又以50元的价格卖出,另一人不动,那么该资产总值从20变为100,其中卖出的那人赚了40,另外一人资产又被动的赚了40。所以在牛市中,人人都赚钱。同理,熊市人人都赔钱。第三天,第二天买入的人以10元的价格卖出,那么自己赔了40,但是保持不动的资产也被动的赔了40,该资产总值从100变为20。第四天,以10元资产买入的人以1元价格卖出,那么他则赔了9元,另外一人也被动赔了9元,总资产又回归到了2元。第五天,其中1人又以10元的价格卖出,第六天,又以100元的价格卖出……开启另外一个循环。通过这个案例除了证明市场不是零和博弈以外还能够得出如下结论:1、只要另外那个人不交易,赚也好赔也好都是账面数字;2、经济是有周期的,合理判断你所在周期的阶段然后做出适合的动作,如果你不能判断,那你就一直持有有价证券,直到达到你的期望值然后变现。3、不要愤恨那些割韭菜的人,都是双方自愿的公平交易,买卖都有自己控制,学会掌控自己。
硕硕,通过这两件事情,爸爸希望你不要有这种零和思维,同时更希望你以后远离生活中那些零和游戏项目!比如买彩票,各种赌博,直传销,各种金融庞氏骗局,因为爸爸已经用三十多年的经验验证了咱们家祖坟上真的没有冒青烟,这种偏门,改变命运的零和游戏的机会你也别想了就。面对各种挫折、失败,虽然压抑,但是不要愤恨,要正视自己,把这种压抑转化成一种进步的力量。针对投资,要逐渐荣辱不惊,熬过周期,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我们爷俩一起努力吧!
2018年10月12日
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