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之所以会出现偏差行为,大多是因为自己的权益没有得到尊重,或者孩子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或者为了引起家长的注意,所以当孩子出现偏差行为时,做家长的要善于发现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发现了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然后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内心受到的伤害就能够及时得到补救,或者不会给孩子造成伤害,如果家长不懂得这些,孩子一出现偏差行为,也许是小小的偏差,也许是孩子对家长小小的考验,家长就怒不可遏的杜绝、遏制,其结果会更加不可收拾,因为孩子小小的愤怒,没有通过出现偏差行为而流泻出来,这些小小的愤怒就会通过累积而成为更大的愤怒,愤怒越大负面的能量也越大,导致的后果也会更加严重,由此看来,孩子平日里犯一点小错误啊,有一些偏差行为,做家长的应该抱着积极接纳的心态,要改变观念,用喜悦来回应孩子的偏差,俗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用于应对孩子的偏差行为时,也是完全适用的。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是非常多的,有的母亲特别追求完美,看到自己的孩子有一点点小的错误都不能容忍,孩子有一点点不如意就会被指责、批评,家长以为这样严厉的要求,孩子肯定就能够做到更好,像自己希望的那样。其实不然,孩子成长过程中会犯错是天性,在犯错中积累经验,在犯错中学习知识,在偏差行为中流泻情绪,用偏差行为考验父母……如果做父母的粗暴地加以制止,这些小错就会像小溪流一样积少成多而泛滥成洪水,当洪水袭来时,犹如猛兽般无坚不摧,到那时造成的危害会更大。 这就是追求完美型的父母,最容易造成孩子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这种情况也容易发生在控制型的父母身上,对孩子事无巨细的要求控制,孩子在家长面前失去自我,都会让孩子的自我受到伤害,等到有一天孩子长大了,他感到有力量和父母对抗了,那么,来吧!新仇旧恨一起算,这也就会造成有的家长,当孩子有一天剧烈反抗时,家长特别接受不了,会很吃惊的说:我的孩子以前不是这样啊,怎么突然敢这样对我?这些家长都忘了孩子是会长大的,他不会永远生活在襁褓中,这样的家长也是太自恋自己的控制啦!希望在孩子面前永远有控制权。如果家长不放弃自己的控制,那么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孩子永远不要长大。
每个家长都是爱孩子的,每个家长也是希望孩子能越来越好的、希望孩子能快快长大的,如果真的希望孩子这样,那就让我们从接纳孩子的偏差行为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