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100天,码字近10万。
注册简书已经很久了,正式开始在简书上写文字时,并不了解日更。我只是把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写出来,放到上面。后来在翻看简友的文章时,发现经常提到日更,在了解之后,没有太多犹豫,就加入了日更。
以前读过一个笑话,说有一个秀才,这一日准备写文章,可是无论怎样也写不出一个字。他的夫人问他:“你写文章比我们女人生孩子还难吗?”他道:“女人生孩子是肚子里有货,我们写文章是肚子里无货,你说哪个难?”
如此看来写文章前首先要肚子里有货。这自然要求平常多读书,多积累。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在清代孙洙编辑的《唐诗三百首》的序言中,也有这样的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这些古诗与古训说的都是读书和写作的关系。
有意也好,无意也罢,我们平常看的文字,会在头脑中不断加工,不断丰富。这些平时积累的素材,都会化作写作中灵感的源泉。
厚积而薄发,多积累,写作的时候才能文思如泉涌。腹中有读书,自然文章如锦绣。
我的文字只是平时有感而发,随性而写,能称得上“文字”心中都很惴惴了,更不敢谈“文章”,自然离“锦绣”差得极远,恐怕这一生也难以企及那个境界。
好在我有一间书房,有一圈书架,有从全国各地书店搜罗的书籍。在工作闲暇之余,读书成了我最大的爱好,也给了我最大的乐趣。
读书的时候,我习惯作读书笔记,将书中好的文字或观点摘抄下来,将阅读时候的想法记录下来。有的时候,会为了求证书中的一个观点,或是对某一个想法产生怀疑,我除了上网去检索,更会在书房中找到相关的资料。而大多数情况,网上找不到相关资料,或者网上找到的资料并不可靠,这个时候,我的藏书就会发生作用了。经常发生的情况是,我在读一本书的时候,不时从书架上抽一本书下来,一会的功夫,书桌上就堆满了相关的书籍。
一本书,很难有机会读第二遍,记录读书笔记,实际上是强迫自己进行深度阅读。以达到更深入的了解和吸收书中观点的目的。当然,针对一些好书,是值得多读几遍的。
我从来不在书上做任何标记,倒不是说我有任何洁癖,而是希望书在给后面的人看的时候,能有一个愉快的阅读心情。我的读书笔记有时记在本子上,有时会记在电脑上或手机上。而就算记到本子上,我也会找时间把它抄到电脑上。我读书通常的配置是,一张书桌、一本书、一盏台灯、一台电脑。电脑用来记读书笔记,这样我很少会躺着看书。
将平时笔记上的文字整理一下,就是一篇篇的日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