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紫砂壶中最为经典的壶型—石瓢壶,现已可以分为子冶石瓢、景舟石瓢、红华石瓢、汉棠石瓢等。“石瓢”最早称为“石铫”,“铫”在《辞海》中解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
最开始的石瓢壶见于杨彭年制作,曾分别与陈曼生,瞿应绍合作,诗书画印于一壶,格调高雅,时称三绝壶。而陈曼生和杨彭年的结合注定了石瓢壶要成为紫砂史上最有说服力的名片。
之后有瞿子冶请壶艺名家杨彭年、申锡、吉安等制壶,在壶上书画并亲自镌刻,称“书绝、画绝、壶绝”三绝,而后子冶石瓢也成为了如今最为出名的石瓢壶之一,也称之为“瘦瓢”。
再后来有“壶艺泰斗”顾景舟大师对石瓢进行改进和设计并且将其扬名,其中顾景舟最出名的就是五把传奇的大石瓢壶,还制作了矮石瓢和小石瓢等。后人更对景舟石瓢加以仿制并传承,现如今所做的景舟石瓢需要饱满和大气,所以也称之为“胖瓢”。
顾景舟大师在上世纪40年代末期常往来于宜兴、上海之间,经铁画轩主人戴相明介绍认识了江寒汀、唐云、吴湖帆、王仁辅、来楚生等著名书画篆刻家,而顾戴两家是三代世交,戴相明自然是顾景舟的好朋友,而这些人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顾景舟本身的艺术感悟,为他也创造了更大层次的知名度。
在同一时期制作的五把石瓢壶中,寒汀石瓢壶(1495万元)、相明石瓢壶(1232万元)分别列在顾景舟大师过千万紫砂壶的第二、三位,再加上2008年拍卖的唐云石瓢壶(318万元),这三把石瓢壶都曾创过当时紫砂拍卖纪录。
石瓢壶造型简洁,拿捏适度,实用性极强。壶身一般呈梯形,整体倾向于三角形,给人端庄稳重,柔中带刚的形象。壶口较大,便于茶叶进出,壶身微鼓,柔和温馨;壶嘴直中见曲,可爱微翘,使茶水流出顺畅;三角形状壶把,大小适当,舒适称手。
石瓢壶,对于刚接触紫砂或者是资深玩家甚至是手艺人本身来说,都是很受欢迎的一款经典壶型。而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创新,石瓢壶如今已是多种多样,不同人制作就会出现各不相同的造型并且由作者赋予不同的意义,由此才有现在长盛不衰之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