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个热搜,是关于热播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的女主明兰对女子读书无用的反驳,觉得很有道理,和大家分享一下。
在剧情里,奶奶劝明兰:「读书,毕竟不是女孩子的分内事。」
但生于古代、长于深闺的女主明兰,却说出了令人深思的观点:「依我看,读书无用论这话,就是骗人的。
如果读书无用,为什么天下男子,都要去科考,难道是闲得慌?
我觉得这句话,不过是那些男人们,希望女子一辈子浑噩愚昧、乖巧听话、好摆布。」
「读书无用论」恰恰是那些不愿读书,害怕吃苦的人散播的最大的谎言。
可是,面对读书,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困惑?
想读书,却不知读什么书比较好?
买了很多书,堆在这儿,却没时间读?
读了很多书,时间一长,却想不起读了什么?
现代社会,变化如何迅速,如果你不努力跟上社会的变化,主动学习,你很有可能被社会所淘汰。当今的社会,存在太多不稳定性,我们,该如何才能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站稳脚跟?那就是自我主动学习的能力。那学什么,如何学就是现在我们面临的最大的问题。
昨天晚上,萌薇老师的「每周会诊」按时举行,小伙伴们提出了很多精彩的问题,萌薇老师也及时给予了解答,而且老师的解答拓展性非常强。其中一位小伙伴在说到如何使自己的文章的内容除了表达作者的话语和意思外,变得更加丰富时,萌薇老师说,我们在平时的阅读和写作时,一定要善于联想,比如,在阅读《高效能阅读》时,第五章的类比读书技巧就可以联想到生活、职场等。其实,这些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大部分是按照作者的意思去理解,而缺少自己的解读,使得我们的思维固化了。
就像亚瑟·叔本华在《论读书》中的一句话:“如果你觉得读书就是为了模仿别人的想法,那么这是思想上的懒惰。请丢开书本自己思考。”读书确实让我们搭上了思想的便车,但也限制了我们的思维。
所以,思维的打开,让我们更容易接受书中的观点,也更容易让我们去思考如何运用书中的知识解决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的难题。同样是彼得·德鲁克的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张瑞敏阅读完之后,在海尔践行“日清工作法”,带领濒临破产的海尔,成为家喻户晓的企业。海尔自1991年开始推行日清工作法,这一方法最终成为海尔集团奉行的最重要的员工行为准则。“日清工作法”是在中国影响最大、最成功的优秀员工思维理念。而有些人读完之后,几乎没有收获。这就是思维没有打开,还沉浸在书本中,没有走出来,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罢了。
最近,我阅读了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我被作者的笔记读书法深深地震撼到了。
奥野宣之,毕业于同志社大学新闻学专业,曾在出版社和报社工作过。他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在商务人士中大受欢迎,不管是工作还是兴趣,他都坚持使用笔记本记录,这种生活方式在NHK 和TBS 电视台的节目中播出后引发了热烈反响。
作者在这本书中所讲的读书方法包括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如何选书:怎样选择自己真正想读的书
·如何购书:怎样买到对自己真正有益的书
·如何读书:怎样加深理解、深入思考
·如何活用:怎样运用从书中获得的知识
1.如何选书
“一味读下去”等于没有读过,认真选择每一本能满足自己需求的书,然后真挚地与每一本书对话,努力从书中学到知识。
读完每一本书,都能有扎实的收获。读完之后,不妨问自己几个问题:
·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
·你最喜欢书的哪一部分?
·这本书对你有什么影响?
·它的优点又在哪里?
如果只是用眼睛看过,而不是记在脑子里,读再多的书也没有用。那如何才能选择一本自己真正想读的书呢?
选书的方式有很多种,别人推荐什么就选什么,没有目的性的读书,被广告和销售排行榜左右,但这些都是普通读书的方法,很多情况下,是没有读书意识,跟随别人去做出选择。我们如果遇到自己喜欢的或者感兴趣的书籍,可以先放在购书清单里,然后去豆瓣或者网上搜集相关的资料和书评,再去做出相应的选择;也可以从老师或者前辈那里了解他们的读书体系,恰巧是自己需要的或者喜欢的,我们也可以请他们给我们推荐,并加入我们的购书清单,看书籍或文章时,后面有读书推荐,也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加入购书清单......
2.如何购书
购书之前,一定要明确读书的目的,否则,我们就会重复之前凭感觉买了很多书,回家之后又束之高阁的恶性循坏。
本书作者提出,应该以书名、作者名、出版社名作为线索,写出此次读书的目的,列出购书清单,然后到书店或者网上去购买。
列购书清单的目的有两个:
培养带着目的去读书的目的意识。
在不断列表的同时可以看清自己真正的读书需求。
3.如何读书
读书的目的是尽量将书中的信息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在享受读书的过程中塑造自我。那如何才能让自己读过的书发挥巨大的作用呢?
人们常说“你为别人讲解书中的内容时,才会真正理解它”,把记读书笔记作为目标去读书,得到的效果也是一样的。当你以思想输出为前提去读书时,思想输入的质量也会有所提升,而且亲手写文章的好处比口头叙述要多。
本书作者提出了“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在写读书笔记时,我们可以自由调节读书节奏,可速读,一边读一边确认重点,将书中的内容清晰地留在记忆和笔记本中,要重视自己的感受。那“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主要包括以下5个因素:
·写读书笔记的日期
·书名
·作者名
·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摘抄)
·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想(评论)
摘抄是很费时间的,但本书作者仍然希望我们能尝试摘抄,摘抄主要有以下两个好处:
·可以促进、加深对书的记忆
·可以加深理解
那摘抄时,应摘抄哪些内容呢?
一定要摘抄让自己心动的语句。一定要带着主观的心情去读书,要做阅读的国王,而非奴隶。
作者奥野宣之的读书笔记都是手写的,他写了满满几十个笔记本,做了详细的目录,以备重读和查询,同时,作者也推荐使用读书笔记来减少藏书量。读书体验比书本身更重要。所以,通过断舍离,我们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简洁舒适。
4.如何活用
如果把读书过程比喻成做菜,那么“购书清单”就是购买食材,“写读书笔记”就是洗菜切菜,“通过读书笔记进行思想输出”就是开火炒菜了。
有了食材了,也已经洗好切好了,那接下来就是炒菜了。那如何才能将读书笔记中文字和点子输出成文章呢?
作者指出,写书评要以书评作者的想法、解释和自己对书的印象为主,加直接引用的原文。这种搭配是报纸和杂志中评论和纪实文学经常采用的格式。
做好笔记时写好文章的基础。写读书笔记可以锻炼对文章结构的组织能力、提高思想输出的质量,写作技巧会得到大幅提升。所以,写读书笔记是件一举多得的事。
读书笔记是一种升华工具,可以让读书活动完成从生搬硬套到独创思维的飞跃。
如果我们只是用眼睛看过,而不是真正的记在头脑中,那这本书也仅仅是看过而已,对我们是没有任何帮助的,我们不仅要看过,还要真正的记住,做到活学活用。只有输入,没有输出,是不会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的,想要在阅读过程中,让自己的知识真正的变现,大家不妨学学本书作者奥野宣之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