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公司业务需要,最近在设计大小号的判断系统,但网上几乎没有查到相关的资料。我打算把整个摸索过来的过程,总结一下,希望对后来者有所帮助。
如果你是在某平台多账号运营的人员,也可以通过产品设计思路,想办法怎么规避被识别成大小号风险。
01 适用场景
电商行业和游戏行业,为了节省运营成本;购票、医疗、银行和保险行业,为了提升用户体验;短视频行业,为了更公平的流量扶持等等。
我们来看下电商行业的新人福利和视频行业的流量扶持,两个场景下的需求。
场景一:电商行业,节省拉新成本
近两年抖音和快手通过直播卖货,在快速发展自己的电商和支付业务。如果你第一次使用抖音支付,可以 1 分钱购买价值 10 元的商品。快手基本上也是如此。
在直播带货的元年( 2020 年),还上演一场社区团购的补贴大战,新用户 1 分钱可以购买一篮子菜。
还有被称为“民族之光”,割资本主义“韭菜”的瑞幸,新人注册即可免费喝咖啡吃轻食。
以上都属于电商行业的新人福利。
作为用户:用户心里是,免费的不搞白不搞,薅羊毛可是我们的最爱,毕竟大多数人都有两个及以上的手机号。
作为平台:希望控制拉新和留存成本,能 10 块钱搞进来的用户,为什么还要花 20 、 30 呢?
场景二:短视频行业,公平的流量扶持
这种场景没有第一种效果来的直接,但是长久下来,可以构建更良好的创作生态,产品成长的更健康。
现在有很多人选择短视频创业,在某一个细分领域进行创作,从而获得流量和影响力,以此变现。
作为创作者:大多创作者会停留在中腰部,很难做到一个头部号。既然如此,如果多开几个号,做视频矩阵号,使得累计粉丝量增长,也可以实现收入的翻倍。
作为平台:希望构建良好的创作者生态,降低头部账号的流量扶持,把流量用于有潜力的新号,或者中腰部的账号,让更多的人进行创作。
但是有经验的多账号创作者的作品,很容易被系统识别为流量扶持对象,这样流量和用户又流向了少部分人,所以平台需要识别大小号,给大号正常流量,给小号限流,从而使得创作生态更加健康。
需求和场景很明确,平台该如何设计功能呢?
PS:如果你正好是短视频行业的创作者或者喜欢薅羊毛,该怎么做呢?最基础的是《一机一卡一号》原则,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数据可以判定大小号,都规避掉,才能真正与平台博弈。
02信息收集
用户信息采集分两种:第一种是用户行为数据,第二种是用户自主维护信息。
第一种:用户行为数据
获取 APP 注册用户,在平台访问时的基本行为数据,比如最近登录时间、每日访问时长等。
哪些行为数据对判断大小号有用呢?
比如:IP 信息(注册、访问首页所使用的 IP )、设备号(领取新人福利时记录设备号)等
第二种:用户自主维护信息
收集用户维护的身份信息数据,从身份信息去判断账号之间的关系。
银行卡:产品内含有支付相关的功能,并且需要绑定银行卡;
身份证:招聘软件需要让招聘者和求职者的信息更加真实,会增加实名认证的功能。银行产品、证券交易产品也都需要实名认证;
收货地址:电商产品需要维护收获地址,才能寄出包裹;
产品不同,能收集到的用户信息也不同。我们需要让开发把这些数据存储下来,用于后续分析和使用。
最后,信息收集只是第一步,我会再用一个篇幅说明,如何处理已有数据,做出一个比较基础的大小号判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