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下面的HTML代码:
<ul style="width:440px;">
<li style="border:4px solid #ff6633; background:#ffffc0;"></li>
</ul>
结果如下图(截自Firefox浏览器,无其他样式干扰,下同):
li元素为什么会有高度?如果您认真读过前半部分内容关于line boxes模型与高度的关系的内容,应该知道,由于图片没有应用float属性,其本身有一个正常的inline box,这个inline box高度等于图片的height,在这行元素中,图片这个inline box的高度最高,于是传递给了line box,line box是个真正意义上的高度,直接作用于containing box(就是这里的li元素,使li元素有一个高度)。理解了这个您就会明白为什么要是这里的图片添加了float属性,li高度会塌陷了:浮动破坏了inline box。
这里的li没有添加float属性,可以见到li宽度100%自适应于父ul标签。一切显得那么的和谐!
单个左浮动的li元素
看下面的HTML代码:
<ul style="width:440px;">
<li style="border:4px solid #ff6633; background:#ffffc0; float:left;"></li>
</ul>
结果如下图:
相比上面而言,这里多了个float:left;,浮动的“包裹性”一目了然:水平方向上,li宽
度紧贴内部元素。我在前文曾说过这么句结论性的话:“撇开浮动的‘破坏性’,浮动就是个带有方位的display:inline-block属性”。这不难理解,您可以讲这里的float:left;改成display:inline-block;最后实现的效果基本上就是一样的。display:inline-block将对象呈递为内联对象,但是对象的内容作为块对象呈递。所谓对象呈递为内敛对象就是元素呈递为inline box,所以浮动“包裹性”所产生的结果就是使得元素转为了line box模型中的inline box元素。
浮动的“包裹性”让元素变成类似于inline box的元素,而浮动的“破坏性”正是破坏inline box元素的,这其中岂不有矛盾。其实非也,对于block水平的这类块状元素需要先让其变成类似效果的内联元素,然后再破坏之,实乃先诱拐再奸杀的生动实例啊!
又是我反复提到的,浮动破坏了inline box,也就是破坏了高度,所以这里含有浮动属性的li元素实际上是没有高度的。所以呢,要是后面还有同样的li标签的话,就会水平对齐排列的。如下:
相比上面而言,这里多了个float:left;,浮动的“包裹性”一目了然:水平方向上,li宽
度紧贴内部元素。我在前文曾说过这么句结论性的话:“撇开浮动的‘破坏性’,浮动就是个带有方位的display:inline-block属性”。这不难理解,您可以讲这里的float:left;改成display:inline-block;最后实现的效果基本上就是一样的。display:inline-block将对象呈递为内联对象,但是对象的内容作为块对象呈递。所谓对象呈递为内敛对象就是元素呈递为inline box,所以浮动“包裹性”所产生的结果就是使得元素转为了line box模型中的inline box元素。
浮动的“包裹性”让元素变成类似于inline box的元素,而浮动的“破坏性”正是破坏inline box元素的,这其中岂不有矛盾。其实非也,对于block水平的这类块状元素需要先让其变成类似效果的内联元素,然后再破坏之,实乃先诱拐再奸杀的生动实例啊!
又是我反复提到的,浮动破坏了inline box,也就是破坏了高度,所以这里含有浮动属性的li元素实际上是没有高度的。所以呢,要是后面还有同样的li标签的话,就会水平对齐排列的。如下:
多个左浮动的li元素
看下面的HTML代码:
<ul style="width:440px;">
<li style="border:4px solid #ff6633; background:#ffffc0; float:left;"></li>
<li style="border:4px solid #ff6633; background:#ffffc0; float:left;"></li>
</ul>
结果如下图:
解决高度塌陷的问题 – 清除浮动
CSS中有个讨论较多的话题就是如何清除浮动,清除浮动其实就一个目的,就是解决高度塌陷的问题。为什么会高度塌陷?什么时候会高度塌陷?塌陷原因是:元素含有浮动属性 – 破坏inline box – 破坏line box高度 – 没有高度 – 塌陷。什么时候会塌陷:当标签里面的元素只要样子没有实际高度时会塌陷。所以呢,并不是只要有浮动元素就会坍塌,就要清除的,CSS水平高低衡量的标准之一就是改用什么样式就用什么样式,不多用也不少用。
下面就来讲讲如何清除浮动,zxx:写到这儿,一下子轻松了。
IE下清除浮动准则很简单,使元素haslayout就可以了。如宽度值,高度值,绝对定位,zoom,浮动本身都可以让元素haslayout。显然,首选zoom:1;不会干扰任何样式。非IE浏览器常用的是overflow属性,overflow:hidden;或是overflow:scroll都可以,不过由于后者经常一不小心出现滚动条,所以前者用的更多些。由于现代浏览器都支持after伪类伪元素,所以常常也会用after写入一个clear属性的元素清除浮动。当然,最投机取巧的方法就是直接一个<div style="clear:both;"></div>放到当作最后一个子标签放到父标签那儿。下面小结这几个方法。
- 投机取巧法
就是直接一个<div style="clear:both;"></div>放到当作最后一个子标签放到父标签那儿,此方法屡试不爽,兼容性强,使用方便,是初学时使用的上佳之选。但是我从来不用,因为我看到的是个巨大的浪费,浪费了一个标签,而且只能使用一次,我个人是无法容忍的,所以这个方法不推荐。而且有时候一不留神中间多了个空格会产生一段空白高度的。
- overflow + zoom方法
.fix{overflow:hidden; zoom:1;}
此方法优点在于代码简洁,涵盖所有浏览器,可谓不错的选择啊。不过也是有问题的,就是这个overflow:hidden;是个小炸蛋,要是里面的元素要是想来个margin负值定位或是负的绝对定位,岂不是直接被裁掉了,所以此方法是有不小的局限性的。我一般不用这个方法,只是有时候顺便去除浮动时用用。
- after + zoom方法
先来简单讲讲after,所谓after,就是指标签的最后一个子元素的后面。于是呢,我们可以用CSS代码生成一个具有clear属性的元素,其中的关键样式就是content了。或许您从网上看到的content里面的内容是”.”一个点,我了很多次,貌似随便写什么东西都没有问题,比如content:'clear both';没问题,或是content:'张鑫旭'也是ok的。于是有:
.fix{zoom:1;}
.fix:after{display:block; content:'clear'; clear:both; line-height:0; visibility:hidden;}
这里的line-height:0写成height:0也是可以的。此方法可以说是综合起来最好的方法了,我都是用这个样式清除浮动的,不会影响任何其他样式,通用性强,覆盖面广,我很推荐哦。
九、float与JavaScript
JavaScript可以改变CSS的属性,其他些属性还好,但是这个float值得一说,为何呢,因为float貌似是JavaScript中的一个关键字,不能使用obj.style.float="left";这样的句子。得使用其他写法。
IE浏览器:
obj.style.styleFloat = "left";
其他浏览器:
obj.style.cssFloat = "le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