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戒学堂第七天,1856字】
写下这篇文字,记录自己关于“小说”的心路历程。
纪念2021.8.11这一天,我把它视作我「小说创作」的起点,我向它迈进了一步。
1
从小到大,我就是喜欢文字的人。不仅是故事/小说,可以说是任何文字。我对文字似乎有种亲近感,比起图片,我更容易被文字吸引。
和许多文青一样,我也有个作家梦。让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被刊印出来,也是我小时候的梦想。
记忆中,我的第一本武侠小说是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还是在邻居姐姐家玩,看到的破烂的一本,是她哥哥在看的书。翻了几下,暑假在家也没事,就借了回家看。这一看,便不可自拔,深深着迷于这个「江湖世界」。
总共三册,我看得津津有味。我还记得,当时还很突然地发现,我的阅读速度突然快了好多。一下子一页就看完了,自己又觉得太快了,不舍得漏掉些什么,又转回去再一个个字仔细看。
中学时代,我最喜欢的一部小说是《飘》,在午休时看,在上数学课时垫在数学书下面看,甚至晚上熄灯之后,也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看。如痴如醉。这回是沉浸在「勇气和浪漫」的世界里。
最初工作那几年,又迷上张小娴的小说。买了她所有的书,也天天看她的博客。不仅感动于她的小说情节,也喜欢她的金句文字。
现在回想起来,看了许多这些作者的系列小说:张爱玲/三毛/王小波/小川糸/东野圭吾等。再后来,不知是因为和自身的工作和成长氛围相关;还是因为社会整体畅销书的氛围,好多书都是实用书和畅销书,书名也大多是解决问题的「如何...」,看小说感觉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
有段时间我看了很多这类所谓的「有用书」。但后来,我觉得还是要读些所谓的「无用书」,小说,诗歌和散文等等。人的生命需要这些经典以及感性的滋养。
2
读了挺多小说,但是,对于「小说创作」,我曾是惧怕的。或者说,我想过自己成为「作家」,但似乎从没想过自己成为「小说家」。
记得高中时,几个喜欢文学的女孩子一起,用一个本子,接龙写过一部青春小说。每人写一些。
再后来,我心中开始想写一个故事。一个青春故事。
但是,不知何时开始,我对于写小说有了「害怕」「不自信」和「畏惧」心理。我觉得小说中需要很多的细节和对话描写,这些太麻烦了,都不是我的擅长。
比如一个客厅的样貌,我可以在脑中像放电影那般,非常丰富地创造这些细节,但是如果要详细地描写出来,我会觉得无力。或许是词穷吧。
这是曾经我对于「写小说」的感受。很长时间以来,我也都是写散文/随笔类的文字,有时会写诗,但几乎没有提笔写过小说。
再后来,我发现,其实我不需要给自己冠上“我不会写小说”“我不会细节描写”等等标签呀。只是我读小说的时候,从来不太仔细去看这些细节,都是略过,没有去细细留意和体会,自然觉得难了。
或许多去阅读这些/感受这些/练习描写这些,其实就好了。
当我破除了这个”心理限制“,我就想,”嗯,或许哪天,我也可以写小说......"是的,就是这一句,和村上春树先生当年在棒球场上,心中突然冒出的那句话是一模一样的。他常称呼这个是自己的“天启时刻”,有个声音出来,他抓住了。棒球比赛结束,他就坐车出去买了纸和笔,回家后就开始写小说了,那部小说就是他的处女作《且听风吟》,他成了小说家。
我一直记得心中的那个故事。总觉得,有朝一日,我会把它写出来。事实上,我已经想了下人物,写了点开头。这是我的感动,也是人类共通的情感。或许我们因此得以连结。
3
上个月中,我去HK中央图书馆打新冠疫苗,带回家一张关于「2021青年创作坊」的宣传单页,背后就是报名表。上面有两个工作坊:一个是散文创作工作坊,另一个是微型小说。
其实我更想参加的是散文那个,可惜当时已经截止报名并开始上课了;微型小说倒还有时间可报名,可是对于「写小说」,兴趣一般吧。于是我把它放进了抽屉。
过了快一个月,再次看到这张单页是8.11凌晨00:30左右,睡觉之前,拉开抽屉,看到这张单页及上面的截止日期是8.11号。我大概还有十几个小时。心下感觉:嗯,要报名。
而且,在截止日期的当天看到这个报名表,我把它视作宇宙给我的“讯息”。这个巧合有意义,仿佛是个“确认键”。
于是立刻拿笔填了报名表。还要提交一个微型小说,不超过1000字。想起之前曾写过一些小说的片段,不如就拿出来,修改一下,完成它提交吧。
1:40分,我完成了这个微型小说,写上题目,修改了下,刚好是上限字数1000字。把它拷贝到USB上,我就去睡觉了。
第二天上午,去文具店里打印了出来,买了个信封装进去。坐44号车直接送去旺角花园街的图书馆活动推广组。
我隐隐地觉得,我会被录取,而这,将是我的「小说创作」的全新起点。更重要的是,在我心里,对「写小说」这件事开放了空间。
我的「小说创作」之路,就是从「这一天」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