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幼就读《道德经》,如今有十多年了,可能你们看我头像就知道,我的年龄并不大,当然,有志不在年高,目前来说,《道德经》已经陪了我大半辈子。我不敢说自己如何,只是想分享一下感悟,所得罢了,文章收录在我的文集“胡言乱语”,每天都会有文章发布。下文正题
老子有言曰: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淈,动而俞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其中,淈(音同古)取竭尽之意,数(通“速”)。“橐龠”’可理解为当今的风箱,用来冶铁。老子举了例子,天地就像古时候的风箱,保持空虚,“空虚”就永远不会穷尽,而越鼓动,风生反而越大。这正是他的哲学,他总是说:无为而无不为。为了无不为,所以无为。或者说,无为是一种手段,我们通过无为,来达到无不为的目的,就是“为无为”。
常言道“怀虚若谷”,并非自己无智,而是为了前进,变得更加优秀,因此谦虚是为重要。所谓“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后世修炼神仙丹道学派的道家们,认为说话是最伤元气的行为,而且是促使短命,造成不好运气的最大原因。所谓“数穷”便是气数欠佳、运气坎坷的表示。因此修道之士,便有“开口神气散,意动火工寒”的严厉训诫了。至于说法合理与否,就由大家自己取舍了。
“橐囗”与风箱,各有其道,无橐囗难以风箱,老子所说的“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的话,并不完全是教人不可开口说话。只是说所应该说的,没有主管意见,不发表个人看法。不可多说,不可不说。便是虽然言满天下,却没人批判挖苦,才是守中的道理,才与后文老子所说“善言无瑕谪”的意旨相符。否则,老子又何须多言自著五千文呢!譬如风箱,在用的时候,便鼓动成风,助人成事。不需要的时候,便悠然止息,缄默无声。
是以,不言并非是不言谈,空并非是空虚。言可以是不言,有可以是空。请问,“默认”是不言而言了吗?很多道理,说了就像没说,所以不说。说了,不懂;不说,懂了,也有不说,不懂,说了,懂了。“守于空”,看似是“守”,“空”,道,则游离在“守”和“空”之间。我们讲究悟,然而如何悟,怎么悟,就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两者同出,异名同谓”,这就是为什么“是”和“非”是相同的道理。
你若是悟到了什么,祝贺你,如果感觉我说的话云里雾里,就笑一笑,我本来是在胡言乱语罢了。
传承经典,步道天下。虽千夫指,吾往矣。
我的微信:nietianya,每天有人生感悟的文字。也有一个收费课程,欢迎热爱国学的你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