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怒哀乐,出自《礼记·中庸》,理解为喜欢、恼怒、悲哀、快乐,一般用于泛指人的各种不同的感情。
我们通常用这四个字对一段较长时间内所产生的所有情绪情感来做高度浓缩的概括,谁曾想今天中午短短两个小时之内一锅酱牛肉就让我华丽丽地勾起了我的“喜怒哀乐”。且听我絮絮叨来……
喜
喜得牛肉一大块,已经完全不顾它是牛柳牛筋还是牛腱子,觊觎已久的DIY酱牛肉终于可以开工了!前一天晚上就已经三下五除二把牛肉切好,配生抽、老抽、料酒,以及姜片、葱段、十三香、桂皮、茴香籽、香叶等所有能翻得出的卤料,耐心且有爱地腌制。
美味不负下料人,汤越烧越浓,味越煮越香。特地留了些汤泡肉,以便隔天再拿出来的时候肉块能够更入味。再放一卷豆腐皮吸吸汤汁,没肉的时候,可以拿它解馋。
满屋弥漫着香气,捞一块儿先给田螺先生,他是赞不绝口,而我已得意忘形。
旁边忙着拼电路玩具的小之同学起哄似地跟着喊“哦~大排骨大排骨!我爱大排骨~”然后又接着埋头苦干。
好一片祥和!很多厨娘都曾表示,自己用心做出的饭菜家人喜欢并且得到称赞,那是多么的有成就感。此时此刻,我就是那个厨娘——即使除了牛肉没有别的饭可吃。
怒
暑期接近尾声,我们正在收心养习惯,然而熊孩子到饭点不吃饭还贪恋他的电路玩具,我觉得有必要给他点颜色看看。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却把我彻底整怒了。
熊孩子忽然饿了,自己跑到厨房去找饭。余下的肉块儿还在高压锅里,他对于这一点太熟悉。只见他一步跨过去顺手抄起了掩在锅上的大锅盖,我担心他被余热烫到就紧随其后,绕着他的脑袋我忽然瞥见放肉的锅胆不在锅里,也正是脑子要回想锅胆到底放在哪的那一瞬间,“叮咣当~”“哗~”的一阵声响,我只觉得右脚小腿和脚面上一阵疼痛——装着半锅酱肉汤的锅胆砸到了我的脚面上!
“啊——噢——”伴随着从脚蔓延到全身的一蹦一蹦的愈发强烈的疼痛,我的脚面明显肿了起来。
小子一看我龇牙咧嘴,一个劲儿“妈妈对不起”“妈妈怎么样”地说着,我没有第一时间回答。因为疼啊,这熊孩子不老实,这锅又烫又沉,怎么这么背?马上要开学了难不成还要整个伤不成?又气又疼的我只想骂人!
哀
汤汁除了在我腿上脚上挂汁,更是溅得满墙满地。幸运的是刚才已经在外晾了一会儿,不至于滚烫。
说好的肉汤呢?说好的炖萝卜土豆杏鲍菇呢?还有我的牛肉,早跑到厨房外的客厅上。
还有我的双脚,怎么越看越肿?
乐
熊孩子意识到了自己如此鲁莽的后果,还在不停道歉,并主动要求接受惩罚。
那就让他尝尝收拾厨房烂摊子的滋味。一块小抹布,一盆水,一个要用行动改正错误的小男孩儿。
掩盖不住的惶恐不安的眼神,他撅着屁股蹲在地上,一点一点卖力地擦着残留在地上的汤汁。
孩子虽小但也是家庭的一份子,家务需要他参与,可以不会可以做得不像大人那样好,但必须知道要分担;还要知错就改,造成的后果也要由自己来承担。
今天就是一次很好的体验。
【出自】:《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至中者,天地位焉,万物预焉。”
解义:我们心中产生的喜欢、愤怒、悲哀、快乐等各种情感不会影响到的我们对事物的观点,这种状态叫做“中”;表达(对某事物)的观点及情绪时采用恰当的方式,既不会另他人难受同时又能将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这种境界叫做“和”。“中”是天下的根本所在,“和”是最普遍通行的准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就秩序秩序井然了,万物就生长发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