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像提问】最近2周内,您向大家做过自我介绍吗?您有给身边的人讲述过一个事件,或者推荐过某部电影吗?您当时清晰表达了所有要表达的内容吗?大家听后有什么样的反应?请给大家分享您记忆深刻的一次讲述。
【背景】昨天立春,按照习俗应该吃春卷。可是儿子想吃饺子。想想反正都是皮卷馅的食物,同意。10:00+吃完早饭,我做家务洗衣服,老公去买包饺子的素材。
因为最近学习声乐,知道好的声音离不开准确的发音。然而自己“un、ong”不分,所以对“云,永、寻、雄,滚、拱”读音不是很准,所以在干家务的过程中,我通过信口造句,里面尽量包含这些字的方式练发音,然后找含这些字的歌词来练声,儿子很配合我,帮我听还帮我纠正。
11:30,开始和面包饺子。我边听声乐老师的录音,练习发音,边揉面。开始儿子和老公还挺支持,默默地各做各的事,是不是还来句中肯的鼓励或表扬。12:00,儿子开始反抗了,“妈呀,亲妈呀,我饿死了,你这饺子包到啥时候呢?”“10:00+才吃完就饿了,谁让你不吃饱呢?”就这样回敬儿子一句。
无奈儿子只能来帮忙包饺子,我负责擀皮。继续边擀皮边模唱,时不时需要停下手中的活,挺腰站立,用气将声音送到高位置。
无奈的儿子问我:妈,您能告诉我声乐是怎么让您变的如此痴迷,都快到魔怔的境界的吗?
【A1】因为喜欢所以入迷啊!而且唱歌有助于调整心情;唱歌有助于身体健康啊!看的出,这个讲述并不能让儿子体会到我的乐趣所在。
因为接触过一些怎样讲述,才能让对方接受的方法。刚才的讲述只是观点,无细节,无事实,不足以打动别人。所以仔细思考后,我又讲了一遍。大概细节如下所述。只不过中间夹杂了许多的口语,诸如“哪个撒”“嗯、额”等。而且时间也比较冗长。现整理如下:
【A1+】声乐能让我痴迷,一半的原因是因为兴趣爱好,另一半的原因跟妈妈做事的态度有关,妈妈是一个“做事认真,爱揣摩的” 人。对声乐“魔怔”的种子是妈妈小时候就种下的,只不过现在开始发芽了而已:
那是我6、7岁的时候吧,爸爸和舅舅在家喝小酒,用一个白色的小碟子盛着两个小巧的小酒盅,我就围在他们身边转啊转,看着这个小碟子,嘴里一遍一遍的说“手拿碟儿敲起来”。俩人正喝到尽兴之时,爸爸突然“领悟”了我的意思:“你舅舅,咱们先听听闺女给咱们唱个小曲吧,嗓子细嘛亮哩”。看着舅舅迅速收起小酒杯,将盘子递给我,我一下子来了精神,接过爸爸递给我的筷子:“声情并茂”开口,“手拿碟儿敲起来,小曲好唱口难开……”就这样赢得了掌声,夸奖,赞美,心里那个美啊。
现在回想都不知道自己唱完了没有,反正就记得舅舅使劲鼓掌,爸爸乐得合不拢嘴。
也许是有了被夸奖的感觉,就觉得会唱歌真的太美了。只是苦于当时的生活环境比较艰苦,直到高中都没能接收到音乐这方面的培养。所有的学习都是通过电影和电视剧里面听来的。为此,妈妈还总是埋怨我,看电视痴迷到连最后字幕都要看完的地步。岂不知我只是在听片尾曲,所以不理会她的催促。
就因为这样,上学期间总是会拿精美的笔记本,来抄录歌词,还要给歌词设计精美的页面。出嫁之后有一次回家,妈妈还拿着我的一本歌词本感叹,那时候如果能将抄歌词的心思用在学习上,肯定能考个好大学。
后来上大学、工作,录音机、KTV。就是我学习和表演的场所。这时才发现自己唱歌并不好,需要系统的学习。然而苦于时间和精力不足,也没有方便的资源让自己系统的学习。
现在虽然到奔五的年头了,可我终于有时间和精力来完成这个心愿了。能请到专业的声乐老师来指导,还可以利用各种网络资源自学,这么好的机会,你妈我能不魔怔吗?
躺着体会胸腹联合吸气,站着找气息从头腔到膈肌的畅通,张口体会声音的高位置,走路都爱揣摩歌词的标准发音……,谁让你妈我是一个“认真的、爱琢磨的”人呢?而且我今年有一个小目标:2018年声乐班年会上,一定要用专业水准,登台表演一首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