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赵今年举办菊花节,是第三届,今天随区作家协会去走了一遍,感觉一年比一年内容丰富,面积也越来越大,品种也越来越多。
我不清楚这几届菊花节的运作方式,只是了解到能给当地的农民带来实惠,这就够了。
这里是偏远乡村,地不值钱,每年把地租出去,每亩就是一千多元,比自己种地划算得多。菊花节期间,几乎没有农活,在这里帮工,每天还可以挣个零花钱。
今年非常突出的是路面全部硬化,田间小道也修得很齐整。整体布局比以往大气了很多,去年的拥挤现象得到了治理,信步之间悠闲地溜达,到处都是菊花的气息。
菊科是双子叶植物刚的第一大科,有22万种,大家平时经常见到的蒲公英、刺儿菜、茼蒿等,都属于这个大家族。
我们通常看到的菊花,事实上是它的头状花序,是有许多小花簇拥而成的。在这些小花中,有管状花有舌状花,管状花负责传种接代,舌状花则负责招蜂引蝶。
这里的招蜂引蝶没有贬义,各种菊花争奇斗艳,其实都是舌状花的千姿百态。如若不能把自己努力的姹紫嫣红,怎能在眼花缭乱的众芳中出类拔萃,招更多的蜂,吸引更多的蝶?
它们没有意识,纯粹是一种本能。只有让更多的蜂蝶前来,才能把自己的子孙后代更大范围内播种。无它,为了生存。
今年有一种菊花,让我吃惊不小。这种花的花瓣五颜六色,开始我认为是假花,人工制作的,可在别人的提醒下,仔细观察,让我很惊奇。
一簇头状花序中,有红色、绿色、兰色,绿色、黄色等各种颜色的花瓣,错落有致,极尽娇艳。
我知道花瓣颜色的变化是由花青素来控制的,而花青素的颜色变化是由土壤的PH值确定的,可这一朵花却有这么多的颜色,我不能理解。
事物在发展,环境在变化,用固有的东西解释不了,说明还需要学习。
除了观赏,菊科主要还是经济方面的价值居多。比如菊花可制作菊花茶、菊花酱和菊花酒,向日葵是油料作物,屠女士更是通过青蒿中提取出的青蒿素,获得了医学方面的世界大奖。
小时候,大人们烧蒿草来驱蚊子,这是都知道的事实,但没人从中深思。青蒿能治疗疟疾,古书上就有记载,也没人引起注意。
屠女士注意到了,成功了。
想到这里,我忽然吃了一惊:如果大家都能静下心来深度思考,我们这个民族的发展,该是一个什么样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