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始前,大家可以想一想:我平时说话有逻辑吗?如果没有逻辑的话呢,大家就可以注意一下这个五大结构。
怎么说话才显得有逻辑呢?我们直接来看,其实它是有这个套路的
第一个:流程时间结构:
就是如果你要汇报一件事情,或者是你要统筹一件事情,你要先看一下他有没有这个前后的流程,有没有时间的先后顺序,如果有的话你就可以按照,先后的流程时间结构来做汇报,或者是去统筹安排
比如说年底快到了领导交代给你一个任务:去统筹一下年会,那我们应该怎么把这个事情做好,做的有条理呢?其实可以判断:它就是有先后的流程和时间顺序的,你可以从时间逻辑来给他安排,比如说前期你应该准备什么呢?可能需要是看有多少个人参加?时间是怎么规划的?预算有多少?然后中期你可能需要去现场看一看场地,然后看一看怎么样布置?然后后期要做什么?后期可能就是一些奖项的发放,报销等等,包括场地的收尾等等,这就是有流程和有时间先后顺序的,这个时候如果你按照这个流程先后顺序的结构来给领导做汇报,做方案的话,他就会觉得你特别的有逻辑,特别有条理
第二个:要素结构
有很多事情可能他不是有前后流程结构的,也没有时间的先后顺序,但是他可以拆解出要素来,就是这件事情涉及到的相关方有哪些?比如说一个产品涉及什么样的维度呢?可能我们就会从质量,服务,价格三个要素去给他做分析;比如说关于一个课程,课程涉及什么?可能涉及就是内容服务,学员,你把这个内容,把这个相关的要素把它给区分出来了之后,一个一个去分析,那也会显得你有逻辑
第三个:二分结构
其实可以从一个事情,如果是有a面和B面两个方面的话,你可以用二分结构来分析它,比如你的朋友问你:我是留长发好看?还是短发好看?那你就可以从长发和短发的利弊来给他做分析。又比如说如果你的朋友正在求职,在纠结要不要去这家公司?那你也可以给他分析一下,去的话会怎么样呢?不去会怎么样呢?这个就是一分为二,就是二分结构的分析法。
第四个:三何结构
第四个三何结构,这个应该大家都很熟悉了,其实它就是我们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我们的三板斧,那这个常常就是用来解决一个小问题的,就是我们可以解释这个是什么,然后为什么?怎么做?可以用这样子的一个逻辑来布局
第五个:模型结构
在特定的一些场景中,如果已经有一些模型的话,我们可以套用这个模型来解释,比如说我们常常听到的复盘,可能会听到Pdca模型;如果大家以后有人问你,怎么样提升逻辑说服力呢?大家就可以说有5P的模型,我们可以直接用这个5P来给他讲解,这样他就会觉得你怎么这么有逻辑,这么有条理对不对?
我们知道了论据的重要性,说话有逻辑的五大结构,有的小伙伴会说:那是不是我就是把自己能知道的论据都给列出来,就说明自己很有说服力呢?其实不是,我们来看一下记忆的存储模型,因为我们在跟别人说服的时候,其实我们的个记忆放在我们的短时记忆里面的,也叫做工作记忆
我们刚刚接触的时候呢,可能就是我们的感觉记忆,也叫瞬时记忆,就是我们五官带来的感受是非常短暂的,你如果不注意的话,你很快就会忘记了。然后如果你稍微注意他的话呢,它就会转到我们的工作记忆,就是短期记忆里面经过大脑短暂处理的信息,我们在跟别人表达演讲沟通的时候,可能我们的对方就会把我们说的东西,存在这个短时记忆里面,但是如果要让他记得很久,就必须转到长时的记忆,论据其实我们不能举的太多,最好举三个就好了,太多的话对方是记不住的
大家就记住这个3的魔法,把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我们列举论据的时候,只要举三个就好了,列多了反而会削弱你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