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时刻,有时间做某件事时不想做,没有时间心里却又放不下这件事,莫非是养成了习惯,形成了羁绊?
生完孩子以后,我是没有自我的,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是围着孩子转。虽然不由自主,但是我并不习惯这种状态,一直找机会,希望在自己身上多少保留一点自己的影子。穷则思变,“穷”不是贫穷,而是穷尽,真的是属于自己的一点点时间和精力都没有,反而激发我利用缝隙一样的时间去进行最高效,最本质的思考:我是谁,我要做什么,如何实现。没有多余的时间去风花雪月,问得直接而痛快,灵魂时不时地被扣得嗡嗡作响,半梦半醒,似醉非醉,反而通透了。虽然没得到答案,但是着什么急呢?
今天,熬了三个月的项目终于完成,可是我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开心,因为对于我来说,虽然棘手,无非是之前做过的事情再走一遍流程,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呢。可是这心里空落落的感觉是怎么回事,七上八下被吊着,真是讨厌!坐立不安,总觉得什么没干却又不知道要干些什么。后来我才知道:写作断档了。一两个月的坚持,早已让我形成了写作习惯,间断了十天,自然是不适应。
我很感谢写作。刚开始写的时候我很不开心,写作让我逐渐打开心扉,反思自己。我一直都不愿意直面自己内心,因为觉得矫情,或者幼稚,当我将憋了许久的不快和困惑喷出来,虽然依旧没有答案,却好很多。我试探着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感觉自己被文字理解了,心头压的一块巨石得到片刻舒缓。也正是把自己的内心写下来,我通过文字看到了自己问题,对症下药,积极地去解决,至少让自己快乐一点是没错的。再后来,写作成了我和自己对话的一种方式。夜深人静的时候,我通过写作去思索,去揣摩,一次一次告诉自己想要什么,如何去做,持续修正自己的想法和行动。
这一两年,我整个人都是蒙的,或许是注意力没有放在自己身上,或许是新的工作环境没有适应,我一直都是靠感性去完成工作和与人的沟通、交流。只有写作的时候,我才能获得短暂的安宁和冷静,让我回归自我,让我回归理性,这种感觉真好,很舒服。只是那么一下子,好像被人拥抱了一下,绷的那根弦消失了,放松下来。即使是闲来无事胡诌两句,也别有趣味。人一旦有能力微笑,整个世界都会美好起来。当我写作的时候,我细心地感受内心微妙的变化,这是极专注才能感受到的,此时的我真实,坦诚,谦卑,感恩,这才是和我的灵魂最契合的状态,这才是我休养生息时的状态,这才是我最喜欢自己的状态。有些事只有偶尔消失了,我们的想念才能让我们记起它的重要,比如,写作。
感谢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