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厚重的中国历史,往往以“三皇五帝始”开始。
由于发生在上古时期,尚无文字记载,多以神话传说为主,人物也众说纷纭。“三皇”的说法,基本确定来自于《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王嬴政一统六国,结束战国纷扰,秦博士议曰,“古有天皇、地皇、泰皇(指人皇),泰皇最贵。”秦王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遂采用三皇五帝之“皇帝”的称号。
三皇都有谁?比较广泛认可的说法是,燧人氏(燧皇)、伏羲(羲皇)、神农氏(农皇)。
对三者的年代顺序,不少人容易搞混。三皇的出现不是偶然现象,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最早是燧人氏,燧人氏钻木取火(一说是击燧取火。不信给你块木头随便你钻,看能不能取出火来?)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向着文明进化迈进了一大步,被后世奉为“火祖”。至今,人类最原始的基因记忆里,依然有对黑暗、对荒野、对森林的恐惧,黑暗中随时可能会有野兽窜出,拖着惨叫的原始人类没入黑暗深处。当上天的恩赐----一道闪电击中树木,燃起大火,食物的香味就飘进了嗅觉深处,味蕾大开。火的出现,为人类提供了温暖的场所,提供了美味食物免受病毒寄生虫之害。燧人氏成为最早的三皇之一,实不为过。
这样看来,有巢氏没有入选或者说呼声不高,也是有道理的。毕竟树上筑巢,还没有摆脱原始动物的习性,而且树上筑巢,先不说施工难度,大风暴雨,爬上爬下的,心惊胆战也不少。
伏羲约生活在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仍然是打猎捕鱼为主的原始生活,已分布有大大小小的部落。相传他人首蛇身,善观天象。根据阴阳之理,创造了八卦;模仿蜘蛛结网,制成渔网用于捕鱼;创造文字取代结绳记事;制定嫁娶制度……当之无愧为中华文明的人文始祖。
仓颉生活时代较晚,应该是中华文字的集大成者,创造了象形文字。仓颉造字,举国欢腾,“天雨粟,鬼夜啼”。可惜有伏羲在前,终不得入选三皇。
此外,上古传说中,伏羲与女娲是亲兄妹,交尾而生儿育女,繁衍人类。女娲有泥水造人之劳,炼石补天之至功,但终究是传说,对人类文明本身的发展贡献相形见绌,再加上兄妹(或夫妻)二人只能选其一,也不得入为三皇。
神农氏,也就是家喻户晓的炎帝(也有争议,一说炎帝和神农氏是两个不同时代的人)。相传他牛首人身,亲尝百草,用草药治病;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翻土农具,教人民垦荒种植作物。这时期,人类已经走出山洞,渴望稳定的生活和丰富的食物。粮食农作物的种植,为人类安定稳居的部落群居生活,打下了基础。人类已经逐渐摆脱伸手向大自然要食物的尴尬情况,开始依靠自己的劳动解决吃饭问题。接下来是生命的需求,生老还不需要考虑,病死成为摆在新生原始人类面前的头等大事。神农氏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奠定了中国医学发展的基础,点燃了人类抵抗疾病延长寿命的希望之火。
人类终灵长,三皇居功伟。
取火捕鱼后,百草创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