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理解作者的故事,理解自己,读懂作者,了解时代。
合格的阅读者不仅要明白作者的字面意思,还要读出作者没有明说的隐含信息。
但也都只是合格,我认为,高明的阅读者,还应该有能力理解作者的本意,或者说他的内心。
写作常常分为两种,一种是类似于公文的被动写作,比如写邮件,不得不写,要让收到邮件的人一眼就能明白我们想要表达的信息。把事情说清楚是这类写作的首要目的。
绝大部分专业写手,写得内容都是不固定的,相对比较自由,他们写作的目的就是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和描绘他所看到的周围的环境和时代。
我自己也有表达内心世界的需求,我们对一件事的经过总是会有想要表达的冲动。因此学会通过别人的作品了解他们的内心,也就掌握了成功地把自己的内心表达清楚的技巧,也容易赢得大家的共鸣。我认为的读书就像是一种奇妙的社交,把我们的社交圈扩展至所有时空,读书如见客,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一、作者的经历
我们喜欢一个人并不是因为喜欢他这个人,而是他背后的故事触动着我们。像我们听贝多芬的音乐,不了解这个人是听懂音乐的,当了解了贝多芬的生平后,再来听音乐,就能从里面听出他与命运奋斗的精神。
看完了、了解了这些故事,也只能叫认识了这个人,因为我们与作者不是处于同一时代的,所以我还想要去了解不同地人对作者的评价是怎样的,重点需要了解他的文章作品都有一些什么风格。
二、形成自己的感悟
作者的经历毕竟是作者的经历,跟我自身没有什么关系,所以就需要在读书的时候,思考触动我的那些语句是不是跟我的自身哪一段经历也有关系,为什么会与他产生共鸣。这其实就是思想的碰撞。
触动的话,我能应用在我生活的哪里?很多话,我们看过也就是过去了,很难对自己的生活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就需要去思考,这篇内容能激励我做什么?将信息搬运到实际的场景中来。
三、反推出作者是怎样的人
从读者的角度讲,通过读书中的内容,反推出作者是什么人,才是读懂书了。像我读《克拉拉与太阳》感觉黑石雄一是一位文笔非常轻柔,很有意涵的一位作者。他写得每一段内容,我们直接看是看不出任何信息,推动情节发展就是靠克拉拉这个机械人,很多人物的心理活动都是需要好好品味,所以黑石雄一本人肯定也是这么一位作者,4年磨出一本书。
所以,我认为的阅读理解的最高层次就是从读书上升到了读人。通过读书,读懂人,读懂时代,是我们阅读的目的,反过来,通过一个时代的艺术和音乐了解时代,也能有助于我们自己的阅读和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