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30天状态复盘
30天日更,谈了2次日更,谈了2次坚持,写了3次故事,分成3~4天写完。参加寸铁学院,写了3节课笔记,另外凑了几篇,好不容易完成了。
至于文章的质量,我只能呵呵。有时写完发出去,默默祈祷千万不要有人看,阅读量是0最好,胡编乱造的文字,不要浪费别人的流量。活动结束后,甚至想将那些文章全部隐藏。
但,之前零散在草稿箱的半截文字,都在日更里完成了。
之前三天凑不出一篇文,在日更第十天后,我不怕了。
不管写文质量是好是次,是快是慢,我肯定能在九点到十二点前完成。
过来人的忠告
日更,对大神和职业写作人,长期的打磨,得心应手的思维模式,技法醇熟的写作模式,已经深入脑髓,根本无须刻意日更,便能保持稳定的更文速度。
对新手小白,必然只能注重数量,兼顾不了质量,毕竟写作水平有限。
日更中,能形成持续思考和构思的状态,能发现自己往前走的方向,能逼自己感受一下,写字的极限状态,足亦。
参加日更之前,一直坚持周更3篇,两个月之后,周更3篇也变得拖拖拉拉。总会找各种理由:没构思好,没灵感,书没读完,没时间,为了自以为的完美,草稿箱里一堆未完成的文。
不是不日更,我们写文就变得干脆利落了。反而是日更,能更加注重“完成”的结果,而不是一味地只想不做。
写作的进步,来源于持续的梳理思路,持续收集新的素材。指望30天日更,能带来突变,根本不可能。
30天日更后,一跃成为大神的,也必定是30天之前早有的积累,只是这个过程中厚积薄发而已。
有人说,日更使写文质量下降了。但事实上,我们作为新手,水平本来就不高,关日更什么事呢?不日更的时候,也未必写出惊世骇俗的好文章来。
结论是:新人小白,自己写作状态不稳定,经常卡文时,适当参加一些短时间的日更打卡活动,还是不错的。
去触底一下自己的极限,去适应每天创作的节奏,想想最卡的时候,自己怎样找方法度过的。了解一下,如果没有日更这根弦,自己更想怎样写。这些思考和感受,作为日更过程中的副产品(实际日更文章应该是副产品),往往能开出一条更遵从内心的写作之路。
重要提醒
总结日更的方法论,比讨论要不要日更,更有积极意义。
日更结束后,我要尝试:
结合自己近期所学影评知识,选三五篇喜欢的影评,进行研究仿写,先整理出适合自己的影评模式,再持续观影写作。
以此,再来一个月的日更。在固定模式下的创作,日更起来会相对轻松。这是我从30天日更中给自己找到的前进方向。对不对,只能反复试。自己要走的路,没有谁能帮你完全指明。
写作,持续的、大量练习是必须的。艺术创作类都是如此。钢琴,画画,舞蹈都需要反复刻意练习,连国际象棋,也是需要反复记忆和练习5万组棋子组成“数据块”,方能成为大师。
对于写作,不必神化,并不全是拼天赋,刻意练习也会精进。日更,即是练习,量一定要有,才可能质变。
同时,更重要的是,不要为了凑足1000字打卡,不要以日更坚持为目的。一定要找到打磨自己写作的日更方法,才是开启日更的正确姿势。
最后,借用水青衣老师的理念:“写作,是需要打磨的手艺活”。唯有日日打磨,才有精工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