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会问,为什么感觉孩子会离我越来越远,明明小时候很乖巧,长大了却那么让人操心,罚还是不罚好呢,我给他好的难道不好吗?
不仅仅是因为长大,也不仅仅是因为代沟,而是我们很多时候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他们所想的,就没有走到他们的心里去,我们没有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意见,所以我们很难接触到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
不要以为孩子就是孩子,他们也有自己的认可和抗争,在看了《小别离》之后,我认识到一件事,当孩子在你面前得到的答案永远是否定的时候,那么当他再次遇到类似的事情时,他就不会再和你谈了,因为他知道在你这里得到的答案一定是反对,他又何必来触这个眉头呢。
孩子还没有长大,很多事情他没有接触过,所以他不理解,但这并不代表孩子是不能讲道理的,而是很多时候,父母没有把孩子放到同等的地位,认为自己接触过,是不好的,就直接否定了孩子,就很容易把自己当成权威,很容易就是一句不行,但其实一次次的否定很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的,就算是大人,也会受不了一次又一次的否定。
我们应该注意到孩子也会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应当要了解他们的想法,而不是把我们自己的想法强加在他们身上,我们要与孩子们建立彼此沟通的桥梁,听听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幼稚、不成熟都没有关系,就是因为这样我们才有引导的必要,而且从小去沟通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可以养成一种习惯,这也是建立亲密关系的方法,不然等他们稍微长大了,我们想听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可能都听不到了。
而且,很多时候对于孩子的想法往往容易采取的是否定,是批评的态度,但有时候孩子只是对自己的想法,希望找寻一个建议,而父母是最好的交流对象,而老是批评会伤害孩子的内心,造成他们的不自信,更会伤害彼此的关系。与孩子积极沟通,帮助并且正确引导孩子是我们父母要做的,事实证明,在民主型家庭长大的孩子,身心会成长得更健康。
现在,熊孩子的存在几乎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了,但问题在于熊孩子的背后父母教育的方式问题,怪不得有人说,熊孩子背后都有一个熊父母。其实孩子的父母有时候觉得只是孩子吗,没有什么关系的,在他们眼里孩子的行为只不过是一个玩笑而已,并不是有心的,所以很多事情没有太放在心上。
但就是这种态度,往往是害了孩子,很多事情越闹越大,就是因为我们之前没有很好的引导他们,而自以为那是孩子,当事情一发不可收拾的时候,想都没办法。现在网上一群人对《未成年保护法》表示嗤之以鼻,说明事情已经相当严重了。
就算孩子不懂,不代表犯了错误可以不受惩罚,恰恰因为孩子不懂,所以我们才要在他们犯了错误给予他们惩罚,这惩罚的意义不在于责骂,而是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好的,在心理学上称之为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来降低行为发生的频率。
孩子不懂,他们不了解自己的行为是不好的,如果不制止他,没有让他了解自己不好的行为,那么也会让孩子自己觉得不以为然的。在北京的杀人犯跪在母亲的面前,说他自己以前犯了错,母亲都没有制止他,没有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最后酿成了这无法挽回的结局,令人唏嘘不已。
所以,有时候惩罚也是一种爱,这种爱是当孩子走错路的时候,把他们拉回正途,这时候不去惩罚,不是爱他,而是害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