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应该和鲁迅先生没有什么联系,但我刚看了一篇网络小说,里头提到了鲁迅先生,突然想要写一篇我对于鲁迅先生的感想。
鲁迅先生的人生简介,我们在初中就学过,现在应该也不用我介绍。当时我只觉得他文章写的很好,讽刺性强,对社会现象鞭辟入里,但我并没有真正的理解他,解读他的文章。
初中,老师不停的灌输知识,我被动的接受学习,从不曾思考。老师说:“看到是鲁迅写的文章,就要想联系了什么样的现实,讽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老师怎么说,我就怎么写,竟没怎么扣过分。
过了初中高中,鲁迅先生就好像远离了我,我读不到他的文章,想不起这个人,生活中也不再有人谈论他。鲁迅先生就好像是过时了的明星,提起来都丢人。
然而看了那篇小说中的鲁迅先生,我突然涌出一股重新阅读理解鲁迅小说的冲动。原来我的生活中还有着鲁迅先生,他的理论并没有过时。
曾经,我以为鲁迅先生笔下的吃人社会已经离我们远去了,现在的生活多么美好啊,没有战争,没有杀戮,每个人都有了学习的机会。然而,这好像是爬满了虱子的华袍,所有的黑暗都隐藏在光鲜之下。
吃人的人依旧在我们身边,他们是肆无忌惮利用我们善良的“碰瓷党”;他们是随心所欲批评、诋毁他人的“键盘侠”;他们也是视而不见、允许不公平不正当行为的“哑巴人”。
“碰瓷党”让我们不敢做好事,对他人都有了防备心;“键盘侠”强奸着我们的大脑,让我们不敢发声;“哑巴人”更是教会了我们沉默是金,让我们丧失了对抗错误事件的勇气。
应该是2000年左右,我第一次在杂志上看到了因为网络暴力自杀的新闻。有一个男人,在网上发布消息,说被女人骗走了所有的钱,女人还给他带了绿帽子。广大热心网友肆意在网上批评、辱骂女人,还有部分网友人肉搜索,在现实辱骂女人,最后女人跳楼自杀了。然而可悲的是,女人去世之后,网友们才发现男人的消息不正确。
还能怎样呢?事情就这样,法不责众,也找不到承担错误的对象。女人的父亲只说了一句话:希望那些热心网友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给女儿送一程路,在心里道个歉,不需要出现在他面前。新闻的结局说有网友道歉了,祭拜了女人。
然而,人死了,道歉有什么用呢?可是发生了网络暴力事件之后,依旧没有给人带来教训,还有人热切做着“键盘侠”,“人死了,是他玻璃心”、“和我有什么关系啊,不就是跟风说了一句么”……他们说的话让人寒心。
这个世界依旧不美好、不公平,这是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恋童癖、拐卖妇女儿童、杀人放火的事件热度连新出来的明星热度都赶不上。也许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显得更美好吧,那些阴暗的、恶心的事件都被人压了下来。
我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都是大人物们想让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我们说出的都是大人物们想听到的。也许有人发现了,但他们沉默了,没发现的人,还一直沉浸在虚假的美好之中。
想写的文章和爆点文章不一样,自己的观念和大众想要的观念不一样,所以我们选择了最温柔最轻松的道路,没有人真正发出呐喊。
看到了现代的黑暗,再读鲁迅先生的小说就有了更深的感慨。
也许鲁迅先生有着诸多缺点,也许他的理论在现代已经不合时宜,但我们仍需向他学习,学习他敢于发声、敢于对抗的精神。
多么希望我们的时代能出现鲁迅先生一般的人物,但是这样想是不对的,我更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像鲁迅先生一样,真正靠自己思考,真正诚实发声。
纪念鲁迅先生,谢谢你出现在我们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