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
来自绘画心理分析师王莉老师的分享:
初二女儿没有目标,走进家庭教育,我们是孩子想要的父母吗?每个人都是渴望被看见的,都在寻找爱
小女儿教育:根据孩子成长规律,陪伴孩子成长,设置专属孩子的亲子陪伴时光,永远不要寄希望于别人身上
青春期的孩子,你认为她行为不正常,其实是正常的,是我们的看的眼光不同的结果,带有挑剔。学了家庭教育后对于小女儿的教育就开始改变,告诉孩子,无论孩子怎样我们都爱她,有属于孩子的专属陪伴时光。
我想到:看孩子的视角不同,照看孩子的行为就会不同,孩子的反馈也会不一样,我的行为是前因,孩子的表现才是后果,好的前因才会有好的后果,为人父母需不断审视修正自己的行为。
我做到:多用孩子发展观,去看待当下出现的难题,安抚好孩子的情绪,再鼓励孩子自己去解决难题。
来自健康营养师,个人成长咨询师,孩子成长终身伙伴门艳老师的分享:
①懒一点:找各种机会让孩子自己做家务,孩子有承担的意识
②要一点:给的多孩子只会索取,心安理得
孩子在要的过程中懂得爱和付出
③笨一点:假装自己什么都不会,让孩子有机会自己去探索
让自己成为与孩子彼此最大的骄傲
我想到:利用好“懒一点,笨一点,要一点”的3个点,去激发培养孩子的潜能。
我做到:“懒一点”的任务分配要轻一点,让孩子感受到事情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完成了还会有小小的成就感。“笨一点”的表现要虚心一点,自己错了要幽默承认错误,同时表示自己要虚心向孩子学习,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对方的老师,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信和诚信。“要一点”的表现要高尚一点,巧妙一点,培养孩子生活的仪式感,和洞察力。
来自教练父母导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唐芳教练的分享:当自己思维改变了,一切也都改变了。当教练,任何时候不恐怖不焦虑。换一种方式是否结果就有不同。 面对不同的事,判断标注不同。比如吃饭快与慢,没有对错,只是父母不可接受的行为。父母自己观念的积累是有差异的。 第一:理解并区分孩子行为依据和影响因素。有些父母管理不太好自己的情绪,说话方式忽冷忽热。孩子会觉得怎么做都是错的,不知所措。焦点采取彼此不干预政策。年龄也会影响孩子的分析。不随意评判孩子。第二、孩子的个性情况,花期不同,静待花开的同时要训练和帮助。第三、孩子的行为能力。不指责妥善指导。不能给孩子太大压力。看到孩子的状态,理解孩子。关注孩子心理健康,而不是学习。第四:孩子不知道自己行为有不好的影响。要注重孩子智慧和能力的发展。父母错误的观念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应该和孩子说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思维就养育出什么样的孩子。 第五评价孩子行为是否是学来的。是事情让自己生气,而不是孩子。想让孩子怎么样,自己先成为什么样的人。教育的本质在父母身上,用什么样的眼光和方式对孩子影响很深。第六:情感需求得不到不满足,行为就会出现偏差。对自己不断自我觉察,调整自己。理解到身边的人和事。用孩子的方式和她交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用孩子语言模式交流。蹲下来,稍微抬头仰望,孩子感觉被尊重。智慧的教育方式:维持一定的权威又要有一定的民主。帮助孩子具备足够健康思想,为孩子行为负责任。孩子始终是孩子,一定会犯错误,对孩子要有边界感。孩子是教育的结果,错误是学习机会,问题是成长的空间。
我想到:给孩子成长和发展空间,做牧羊犬型的家长。
我做到:善于觉察孩子的情绪和不良行为表现,给予合理引导,用科学行为去感召孩子。加强自身学习,和孩子共成长共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