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初版于1940年,畅销,1972年新版,持续畅销,作者美国的艾德勒和查尔斯合著,2001年郝明义和朱衣翻译为中文版。我前段时间在书店里给孩子买书时发现这本书,读了序言觉得值得一读,于是买回来,前几天开始读(自己不太擅长读书,速度不行)还没读完,但是收获不小,觉得这本书真的应该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给孩子们推广一下,那该是功德无量的事儿。如果能在孩子们需要的时候给他们这本书,给他们阅读方面的指导,他们会受益一生。且让我自己先认真读一读,说实话我也不太会阅读,需学习。——2021年12月20日。
注:作者艾德勒,是美国学界和出版界的一个传奇性人物。年轻时读到了一本书,英国思想家密尔的自传,改变了他的一生。他主编《西方世界的经典名著》,指导编辑第15版的《大英百科全书》。
译者在序言中,深感懊恼:“如果在我初高中青少年时期就能读到这本有关如何读书的书,那我会少走多少阅读的冤枉路?” 想必许多像我这样的普通人也会多少有此感慨吧。
由目录,我了解到这本书先介绍了学习阅读技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介绍了阅读的4个层次:第1层次基础阅读,第2层次检视阅读,第3层次分析阅读,第4层次主题阅读,即阅读的最终目标;后半部分重点介绍了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
我特别想快快的把这本书读完,学到如何阅读的方法技巧,可惜这本书不能读快,我也读不快,字小行多,一共370多页,读了四五天才读了30页。只能慢慢的读吧,急不来的。
2021年12月21日
72年新版序言:
要达到阅读的所有目的,必须在阅读不同书籍的时候运用适当的不同速度,不是所有的书都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来阅读。读得太快或太慢都一无所获。目标是读得更好。
1939年,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的詹姆斯.墨塞尔教授发表的文章是标题是“学校教育的失败 ”,“学校是否有效的教导过学生如何阅读母语?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在五六年级之前,阅读的学习曲线是稳定普遍上升的,但之后就跌入了死寂的水平。……许许多多学生进入中学之后成绩很差,就是因为读不懂书中的意义,他们可以改进,他们也需要改进,但是他们就不这么做。 ……很多学生中学毕业时,他可以读一点简单的小说,享受一下,但是如果要他阅读结构严谨的细致作品,或是精简扼要的论文,或是需要运用严密思考的章节,他就没办法了。……部分学生就算进了大学,他的阅读能力也都只会停留在小学六年级的程度。
——这是80年前美国的学校教育情况,实际上我觉得,可能当前我国的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好不到哪儿去,可能也是如此。作为教龄20多年的高中数学老师,我见了太多的学生阅读能力低下,不仅语文英语不好,数学以及其他学科学起来也很吃力。关于阅读的指导,学校应该在小学高年级或是初中好好进行。现在的学生,至少是我周围的一些学生,普遍不会、不善于读书,甚至根本就不读书,除了读课本,教科书那几本书之外,很少阅读,阅读量太小了。更糟糕的是,很多老师也不主张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关于阅读问题实在是太多了。
这本书新版的动机,关于学习如何阅读,真的非常有必要好好进行研究。对于复杂的阅读艺术,更深的理解与更完整的分析理念,如何弹性运用基本规则做不同形态的阅读,可引申到所有种类的读物上。新发明的阅读规则。 对于读书应如金字塔基础厚实,顶端尖锐,等等。
2021年12月23日。上午8:40。
阅读的活力与艺术
阅读书写文字可以汲取大量资讯,增进对世界的了解,快速获得他人的智慧。各种新媒体的出现能否代替读书呢?我们理解一件事并不需要知道和这件事相关的所有事情,太多的资讯就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一种对理解力的阻碍。作者认为新媒体,电视,广播等等限制了读者的独立思考。
——如今的网络时代比上个世纪70年代对人们思考力杀伤力更大,如果没有主动思考意识、质疑精神,很可能陷入信息的海洋里无法自拔。
阅读是一件主动的事,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阅读者越主动,其探索能力就越强,收获就更多。一般人认为说与写是主动的,听与读是完全被动的。听众或读者被当作是一种沟通接收器。其实,听众或读者的“接收”应该是像是棒球赛中的捕手才对。捕手也应该是主动的,有活力的。阅读的艺术在尽可能掌握住每一种讯息的技巧。阅读中更主动和有更多的技巧能使阅读效果更好。
——把阅读和棒球赛进行类比非常恰当。
阅读艺术,指的是凭借着头脑运作,除了玩味读物中的那些字句之外,不假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来提升自我的过程。从粗浅的了解到深入的体会,就像自我的破茧而出。
阅读的目标有三:为消遣而读,为获得资讯而读,为求得理解而读。阅读好书的艺术(技巧)为针对第3种目标而生。为增进理解而阅读的两要素:一开始不相等的理解程度,阅读者有强烈的意愿,要把不相等的理解力克服到一定程度之内,愿意向更高水平的人学习,提升自己。
——对我自己而言,我目前的阅读目标,也分三种,最好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为理解提升而读的应该占80%,为获取资讯而读的占15%,为消遣而读的占5%,这么一来感觉很完美哎!
吸收资讯,就是知道某件事发生了。想要被启发,就是要去理解,搞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发生?与其他的事实有什么关联?有什么类似的情况,同类的差异在哪里,等等。……除了知道作者所说的话之外,还要明白他的意思,懂得他为什么会这么说。吸收资讯是要被启发的前一个动作。
初学者的无知在于未学,而学者的无知在于学后。——蒙田。
读错了,读的广,读不通,读不懂,这种人叫做半瓶醋。
学习分为两种,经由指导的学习(辅助型的自我发现学习)和自我发现的学习(非辅助型的自我发现学习)。两种学习都需主动思考。
教育与农业和医学一样。医生努力为病人做许多事,但最终还是这个病人必须自己好起来,变得健康。农夫为他的植物或者动物做了许多事,但结果是这些动物动植物必须自己长大,变得更好。老师用尽了各种方法来教学生,学生却必须自己能学才行。
——这强调主动,自我发现的重要性。
非辅助型的自我发现学习是立足于自然或世界,是阅读自我或世界的学习。
阅读的艺术包括所有非辅助型自我发现学习的技巧:敏锐的观察,灵敏可靠的记忆,想象的空间,训练有素的分析、省思能力。阅读就是一种发现,经过书本的帮助的发现。
阅读是跟一位缺席的老师学习,更多的要靠自己主动的学习。
——自学,需要方法,这本书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来教导我们如何进行阅读。
——于2021.12.23.0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