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末在家,听了本《习惯的力量》,结果围绕习惯,想把习惯这事都充分了解一下,把习惯相关的书一口气听了六本,包括《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从行动开始 : 自我管理的科学》、《博恩·崔西的时间管理课》、《简单思考》、《微习惯》,总体有以下的思考。
001 生活的哲学
我们总听习惯决定命运,结果习惯真的就决定了命运。好的习惯成就了好的命运,坏的习惯就变成了不好的命运。其实这些习惯归根揭底还是会回到你的人生哲学,如你想要活成什么样的人生,什么是你想要的,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什么对你来说真的有价值,你在乎什么等等这一系列问题。如果这些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改变,就如抽烟等坏习惯,你是根本改不掉的。但从微习惯这本书的角度来说,当采用微习惯的方式,长期去做,当某一天习惯养成,对身份进行认同时,也就证明了习惯养成了。不过还可以利用每天早读晚读的方式,在内心中建立信念。例如不断的说我是教练、我是富人,就是破除自己那些不可能的信念。
002 制定目标
好的开始就必须要有个好的目标,目标符合SMART原则还不够,只这么定目标,最终一定放弃,但好过最烂的目标,连SMART原则都不符合。脱不花老师给我们一个好目标的写法,叫有场景、有距离、有抓手、有阶梯。
1)有场景:不为场景的学习,一定是很难实现的目标,例如都想学好英语,但又没有应用场景,结果去报了个华尔街,一段时间就坚持不下来了。没有场景的目标叫做愿望,应该统统删掉。而我们的训练营,是很有场景的,就是要成为敏捷的精英或叫敏捷的大师。另外,这个场景一定是自己想要的,自己希望成为的,而不是别人强加给你的,如果内在期望和外在期望不一致的事最好别干。
2)有距离:是跳一跳能够的到,别定太遥远,那就成了愿望。
3)有抓手:是一定有入手的地方,比如我们训练营,靠自驱力想成为敏捷大师就很难。
4)有阶梯:是指有阶梯计划,不要想一口吃个胖子,要符合当前的能力状况,要有阶段计划,阶梯式的前进才能有探索的兴趣和坚持下去的动力。
另外,要利用《精要主义》和劣后顺序,尽可能一次就留一个目标,一次做好一件事是很重要的。
003 时间观与时间管理
在开始执行一切之前,包括开始养成习惯之前,我想时间观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点。时间观,是指我们平常做决定或者为生活做规划的时候会考虑到多久以后的事情。有些人只看到眼前,有些人会看到五年、十年、二十年。只看眼前的,就会享乐于当下,如打个游戏就立马想获得奖励,看个电影满足于当下。而成功的人一般都具有较长远的时间观,他们通常以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的跨度来规划自己的人生。这就是自律的第一条原则“延迟满足”。会延迟满足的人会想我现在花2个小时看书,对未来的影响,而不是花2个小时去看场电影。但能做到这点的前提还是第一点说的人生观,有了明确的人生观,才有时间观。
当有了时间观,就自然而然会学习各种时间管理的方式,如做记录,如GTD、番茄钟等。
004 制造场域
人是一个特别容易受影响的动物,如果你身边都是抽烟的,都是不学习的,那你想成为一个不一样的,那就挺难养成习惯的。所以,如果在家想要养成学习的习惯,就要建立一个学习的场域,比如书房,进到这个场域,就是去学习;进到卧室床上,就是去睡觉的,不要在床上看手机,要玩就去外面完。上下班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场域,地点固定,时间固定,制定好每天上下班的学习策略,就可以定期去执行。这也就是《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中说的习惯引力了。但也避免上班听书,当成了咨询来听。因为大脑很容易把听到的当咨询,上班一忙,就全部忘光。这时候要早起一点,把听到的关键点赶紧整理写下来。回头再可以随时复习,对抗遗忘曲线。
005 微小习惯
利用微习惯养成习惯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微小到不可能失败,让大脑认为它毫无威胁,毫无感知就已经做完了,这个阶段时间坚持的频次比单次的数量更加重要。因为我们往往都喜欢采用打鸡血的动力策略和咬牙坚持的意志力策略两种方式来建立习惯。然而这两种习惯都是靠不住,鸡血天天打,几天就不管用了;指望自己的意志力来管控自己更加靠不住,《意志力》那本书讲到,意志力是前额叶的扣带皮层来管理意志力的,但这个部位就像电池一样,每天早上充满电,但随着情绪以及体内激素水平,这个东西的变动太多,意志力不足时,感性情绪就占了主导地位,这时就更别想用意志力来建立习惯了。所以唯一靠谱的方式就是利用微习惯。这点对于训练营来说,开始的方式都是听书,然后写作,1个月后才开始读书。避免开始就会觉得太难了,很快就放弃了。不过入营的门槛是《书都不会读还想要成功》也算是一个重构信念的方式吧。
006 习惯分类
习惯其实分为三类:行为习惯、身体习惯和思考习惯。每种习惯养成的周期不相同。行为习惯一般要一个月左右,身体习惯要三个月左右,思考习惯要更久,起码半年到两年。就如我们敏捷训练营,在参考了剽悍行动营的21天营的基础,改为了91天;同时也参考了原来大量的读书营的21天营,后来很多也改成了60天营。事实上,改变我们的习惯,21天是完全不够用的。21天内,那些营里,有每天大量的正反馈,有大量的奖赏机制,你会很兴奋,一定会每天完成功课,可是21天过去了,再坚持就很难了。我去年也掉到了很多这样的陷阱,训练营一过,很多就停下来了。但还好有第一点生活哲学做基础,否则早又回到了过去的样子。我们的敏捷训练营要养成的习惯是好几个,虽然不建议同时养成太多习惯,但这几个习惯是参考剽悍行动营和格格读书营两个营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安排的,所以相信一定是可以同时养成这些习惯的。
007 习惯养成阶段
养成一个习惯,又分为四个阶段,包括:克服反抗期、克服不稳定期、克服倦怠期和最终的养成期。
1)反抗期:是在1-7天左右,你原来的感性大象养成的习惯,会把你拉回到原来它觉得舒服的状态。这时候要抵抗原来打游戏、看电视、看小说等各种诱惑,而且这些外在创造的诱惑力是很大的,自己去养成新的好习惯往往都是需要延迟满足,一下半下是见不到效果,不会给你创造太多兴奋体验的,不会让你分泌太多多巴胺的。这时候42%的人就会放弃掉。这就需要用到微习惯、同伴的赞扬鼓励、场域、目标、人生规划等东西来拉你一把。
2)不稳定期:一般是在8-21天左右,如果没有每天的新鲜感,时间一长,就很容易觉得没意思,又放弃了,几乎80%的人走不过这一阶段。想要走过去,可以有以下套路。1)行为模式化,固定时间、地点、场域等。2)设置例外规则,否则某一天没做到,立马否定自己,产生更多的自卑情绪,那就很容易放弃掉;3)设置奖励机制,就像那个100次圆梦计划,定期给自己设置一些奖励,让你身边的家人也不断给你鼓励。如果不这样,很难走过不稳定期。
3)倦怠期:一般是在22-30天左右,这个过程也很容易过不去,因为发现坚持了21天,好像还没感觉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例如写作水平好像也没上升等,又回回到过去的状态。这时候的训练营也需要做很多新花样,来给大家新的体验,否则还会有小伙伴在这个过程中放弃掉。
4)养成期:养成期是从《微习惯》里总结得来的。用来判断我们到底有没有养成习惯。包括:身份认同发生变化,如我现在是个爱学习爱读书的人了,没人催,我也随时会拿出书来读读,不再是以前爱打游戏的我了;不需要再考虑其他了,到了点就随时开始行动了;就算遇到紧急情况,也不会内心挣扎了,第二天再补回来就是了;以及相信自己将会终身坚持,除非有紧急的情况,不会考虑还有再放弃的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