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作为中华武术的一个独特流派,其起源深植于攻防技击动作的实践,并深受古代太极学说的启发。它巧妙地融合了中医经络学的智慧与古代养生导引吐纳之术,从而创造出一种集攻防与健身功能于一体的特殊拳法。鉴于其理论基础源于太极学说,故得名太极拳。在历史的演变中,它曾有过诸如长拳、绵拳、软手十三势等多种称呼,直至清代王宗岳的《太极拳论》问世后,“太极拳”这一名称才广为人知并确立其专有地位。
“太极”这一术语,其根源可追溯至《周易》。《周易·系辞》中记载:“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在古代哲学观念中,太极被视作宇宙初始的混沌状态,象征着万物生成之前的原始统一体。而“两仪”则代表着阴与阳这两个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范畴,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被视为宇宙万物生成与演变的根本动力。太极拳正是汲取了这种阴阳相生、动静结合的哲学思想,将其融入拳法之中,形成了独特的运动理念与技法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