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日更的第五十七天。天气晴。
昨日陪小迪绘画写生,去了一所监狱改建的景点,文艺气息浓厚,相比之前我与小迪单独去的那次,又增加些许美术作品和场地,还添加了咖啡馆,并仍有在建的,参加人数不少,为方便在本就人群攒动的景点活动,分成了五个小组,每个小组又分成两个小队,我跟小迪所在的柚子老师的队伍来到了室内,安排绘画一棵树,一座自动售卖机和一盏路灯。
因为每个小朋友都有家长陪同,或爸爸,或妈妈,也有一个一进门就找不到孩子的奶奶。所以孩子绘画遇到问题时的焦虑度似乎也是双倍的。
“你看你画的,你写名字的顺序完全是错的@¥$&”这是离小迪两个小朋友距离的一位妈妈的话,孩子低头作画,没回复妈妈一句,妈妈却不停指责,说孩子写名字的笔画没有一笔是对的。要知道,通过考小学语文的教师资格证,我才意识到自己使用多年的常用字笔顺有些是错误的。
坐在小迪旁边的是一个小男生,他是爸爸陪着来的,男孩子年级较之小迪她们稍大,最后上色的时候,老师让留出天空和地面,其他地方自己上色。我理解的,因为天空和地面面积大,需要用较大的画笔上色,用的又是宣纸,会晕染,所以发给小朋友的小画笔是做不出那种效果的,我看到旁边爸爸没有注意到孩子已经开始用小笔涂色,便对他说:老师好像说她们来上色天空,你家已经开始自己上了。那位爸爸说:不让他自己画,永远画不好。我心里觉得这句话也有道理,便没再说什么。
因为坐在中间位置,老师们都在溜边帮助小朋友上色,我于是主动喊了一位老师过来,老师看到小迪的画,表扬她绘画线条稳,画的也比较工整。其实我明白,是较之参加活动的其他小朋友而言的,在学校教室的时候,比小迪线条稳的还有很多,小迪总是想法多,但落实到画上,有时会显得凌乱。很多小朋友带了板凳是坐的,但我让小迪坐在书包上,把画板放在凳子上进行绘画,毕竟是小朋友,坐着把画板放在腿上,我想是有些影响笔触的,其实我们还带了一个垫子,借给右边什么都没带的小男生了,但是画画的时候,他趴在地上,也没有坐,他的爸爸也没在旁边观摩,他的画,我不能说小孩子的画有什么好坏之分,但如果完全不按照老师的要求下笔,我似乎也觉得不太好。
有人说艺术就是创造,后来我觉得创造也许是建立在某些认知基础上的创意。
绘画结束,老师给每个小朋友的画盖了章拍了照片,走在回集合点的路上,我听见后面有一位爸爸在说话:“你都十岁了,比他们都大很多,但你看你的画,平时光知道玩,周末找你玩的,从来没有来找你学习的@¥$&…”,我回头看了一眼,是那位刚刚说不自己画永远画不好的爸爸,孩子一声不吭的跟着爸爸,我觉得这话份量很重,比起大声斥责,比起唠叨埋怨,这种好像是温和说教的方式,也许真的会让孩子们觉得:我真的是这样,我就是如同爸爸所说的爱玩,确实也没有朋友来找我学习,我的画画了几年了也比其他年龄小的朋友好不到哪里去…
这种心理过程后续的结论是什么呢?“看来我是真的不行啊。”
如果后续这位爸爸能够在这次绘画之行后,拿孩子作品请教下老师,找出不足,有针对性改进,在后续,孩子能在下一次课上有哪怕一点的进步,进行表扬,肯定他努力后的结果,也许这会成为一次很有意义的写生之行。
后来,我们又玩了拔河比赛,说起来有点后悔。在我努力喊着加油的时候,小迪队老师说家长上,对面那队家长都上了,于是我思索了也就一秒钟就上去了,然后两秒钟后吹哨让家长离开,我尴尬的退出来,之后我思考自己,为啥自己不假思索的就违反比赛规则,这似乎与年少时候的我不太一样,我给自己的理由是:因为那句让家长上的话是老师说的。即便没有家长帮忙,小迪队也赢了,我恭喜了她,她很开心。
后来又玩了几把,小迪她们自愿组成的队伍输了一次,在我看来,是位置排放不对,小个子朋友应该往后靠,前面要放几个大孩子,能使上劲。
再后来,玩了牵手转移呼啦圈的游戏,那位让我们家长上的老师再次展现了她惊人的协助能力,看似在保护每个小朋友的动作里,她在每一小朋友的转移上都用手指在帮助,而那个负责计时的老师,也可能他只确实只负责计时。结果当然是小迪队赢了,但这次我没有恭喜她,队伍里也少有欢呼声。有其他队家长说,这队有家长帮忙,看到了,主持人老师问那位老师是否有家长帮忙,老师立刻回答说:没有家长帮忙。想想她说的也对,帮忙的确实不是家长。
总之,还算是一次愉快的写生。也是小迪同学第一次写生。我们第一次知道了,马克笔切面头不一样的用法,转着画,应是一种绘画技巧。在小迪正确画出老师教授的画法时,她说,一定有很多小朋友不会画,你看,小朋友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的,她们有时也明白自己做的可能跟老师说的不一样,但困难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形成的,如同学习数学知识,有可能你知道这题考的是哪里的知识点,你却记不起这个知识点,也有可能你记起了这个知识点,却无论如何想不出方法应用,等等。作为家长,我们还是应尽力做好孩子安静的陪伴者,你可以不发表意见,但也请不要总是发表错误意见。孩子对你的话,可是认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