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2016年11月,我开设市级公开课,还是传统的PPT动画模式,学生按正常班级座位就坐,其中有一道稍难的题目让学生转过身去前后桌讨论下,该谁会还是谁举手回答。
2017年的公开课我刚接触了智慧课堂,第一次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这两次课都要提到我的一个学生—但**,上一届2班的班长。
她是我观察下来计算最好,且硬笔写得最好的学生,所以16年的公开课我让她上台板书,她站起来的时候我就看她眼神不对,非常紧张,果然算错了,字也写得很潦草,然后我给她纠正…
17年的公开课,校长听完后,跟我说:“你那个学生不错啊。”我说:“哪个?”
校长说:“就是刚才那个上传了两种方法的”。表扬的就是这个学生—但**。
后来初三下,最难熬的时候,我都还在用校长的话鼓励她,最后中考,以十八中定向生踩线考上了三中。
毕业后,我们都还有联系,今年的7月份是来跟我诉苦的。数学学习遇到了点困难,我跟她说老师当年读书的时候也这样。
11月份她是来跟我报喜的,说是这次分班考上了三中的重点班,她很开心,还跟我说选科选了物化地,然后我跟她开玩笑说:当年地理小中考前都有不及格…
跟踪学生但**的成长,发现经过“生生”合作,“师生”的合作之后,课堂表现在提高,学习效果在提升,交流能力在进步…
对比这两次公开课,同样都在录播室,同样都来了几百号人,内外都挤满了听课老师。同一个学生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至少说明一点: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大家围坐在一起,给她带来安全感。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安全的需求仅次于生理需求排在第二位。只有满足了基本的初级需求,才有可能实现高级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是按优势出现的先后或力量的强弱排列成等级的。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他把人的需求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自尊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而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是满足个体内部需求的过程,是需要尊重和关注的,所以在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应满足学生的需求。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合作交流,从中体会彼此给予的关心和集体归宿感,这满足了学生归属和爱的需求;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创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小组成员彼此尊重、互相爱护,这样的合作氛围和友好的环境满足了学生保护自尊的需求;在完成各自的学习任务之后,向同伴解释自己的理解,听取其他成员的意见,并得到他人的认可,这可以满足实现自身价值的需求。
综上,合作学习可以充分满足初中学生在成长中的合理需求,能够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