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来自三线城市的普通青年。
白天,他默默地上班。下班后,他变身为斜杠青年,在网上写字,做分享,还跟APP合作讲微课,帮一些公众号写领读、书评。
他在简书上坚持了40周,每周阅读一本书,并且写一篇书评,一直默默无闻。
一直到在简书上,他憋出了两篇爆款文章,才终于获得广泛的关注,慢慢地积累起粉丝。
他坚持日更,只用了短短3个月,就成为第一批简书签约作者,摘得简书头牌。
随后,他还出版了第一本书,叫做《让未来现在就来》。
去年,“选择自己”发布了他的第一期知识管理训练营课程,日入10万。
现在,他在深圳,是行动派的出版总监。
是的。他,就是彭小六,简书一哥,江湖尊称「六神」。用短短两年时间,他就从三线城市的普通上班族,一跃成长为「日入20W」的知识匠人。
彭小六的成长路径,正是从写作开始,逐渐积累影响力,然后再将影响力变现。
其实,通过写作来改变生活的,不仅仅是彭小六一人而已。著名的李笑来老师,也曾经有过一段每日更新写文章的经历。所以,才有了大家所看到的《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
普通人想要写作,也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难。现在的学习资源非常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掏腰包,去报一个写作课,跟着老师来学习。在我看来,还有一个更高效又实惠的方式,就是找一本靠谱的写作书,自学成材,也是乐事一桩。
市场上关于写作的书非常多,我只看过几本,包括:李欣频的《诚品副作用》,夏丏尊和叶圣陶两位先生的《文心》,罗伯特•布莱的《文案创作指南》,舒明月的《大师们的写作课》,斯蒂芬·金《写作这回事》,娜塔莉·戈德堡的《写出我心》等。
这些书都各有特色。个人感觉,对于初学写作的小白选手来说,劳拉•布朗博士的《完全写作指南》似乎更加适合。这本书中,有非常明确的写作流程,把看似复杂无从下手的写作大事,变成了简单易操作的六件小事:
【明确你的目标】
【了解你的读者】
【用头脑风暴锁定你想表达的内容】
【组织文章】
【写初稿】
【修改】
在我看来,初学写作者,大多能够做到“明确你的目标”,即主题明确。也能够做到“头脑风暴”,不然根本不可能写出文章来。至于“写初稿”,那也是必须做到的事,不然这文章就根本没有写出来嘛。
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反而常常忽略了劳拉•布朗博士在《完全写作指南》提到的如下三点:
【了解你的读者】
彭小六在简书坚持日更时,写得都是通俗易懂的干货,才慢慢积累起最初的粉丝。他的文章,定位明确,都是学习成长类的。这些文章都对读者有用,所以,他才能在简书一文成名。
劳拉•布朗博士在书中写到,除日记外,所有的作品都是有读者的,你的作品需要指向特定的读者。你需要去了解,他们都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希望看到什么文章?要学会从读者的角度进行思考,提供给他们有用的信息。
最近,我看过一些朋友的文章,他们兴致高涨地写写写,然后到处去各平台发文章。在我看来,他们写得基本都是自嗨型的日记,在文章里各种抒情,对作者而言,却并没有什么太多的阅读价值。这样的文章,就是没有考虑读者的典型。
还有人写文章,缺乏一个明确的定位。今天他可能写天气,明天可能写上班那点事,大后天,又可能来写心情。这样的随性乱写,完全没有顾及作者对文章的预期,因此也难以成大气候。
【组织文章】
组织文章,绝对是个技术活。
通常,在头脑风暴之后,你的脑子中可能有很多想要表达的内容。刚开始写作时,很可能你会一股脑地把他们都写出来,不管谁轻谁重。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往往容易逻辑混乱,缺乏重点。
劳拉•布朗博士在书中写到,对于大多数文章而言,组织起来都要遵守一些简单的逻辑规则。重新考虑读者能帮助你找到组织文章的好方法。你的读者希望看到什么?哪种组织方式最具有说服性?哪种组织方式他们最容易接受?
如果你的脑子里冒出了10个点子,你完全可以在10个点子中,再按照劳拉•布朗博士的建议,以读者为中心,进行一翻筛选。到底哪个观点对读者而言更新颖,更有用?到底哪个观点,你论证起来有理有据,更加顺手?等等。
彭小六的文章,都逻辑清晰,重点明确,读起来很轻松,一看就是经过精心筛选和组织的文章。
【修改】
劳拉•布朗博士在书中写到,很少会出现完美的初稿。无论你写的是什么,都应该要修改初稿。修改的意义很广泛,从反思、重写,到校对、改错别字。
看到这些,我深感惭愧,因为我对文章初稿的修改,一直以来似乎都仅限于改错别字而已。而且,即使改过之后,还是会有错别字出现。
关于修改,劳拉•布朗博士给了几个实用的建议:
1.分批修改
对于比较长、比较重要的文件,可以分批修改。每次修改,只重点针对某个问题。比如这一遍只着重修改错别字,下一遍可以着重解决组织结构的问题。
2.寻求帮助
文章写完后,可以让别人帮忙看看你的初稿,给你反馈,免得自己陷入自恋状态。
3.休息一下
能过个一两天,再来修改自己所写的文章,是最好不过了。做不到的话,至少也要把文章放个几小时,再来修改,那时你对文章的感受会完全不一样。
其实,想写作,并没有你想得那么难。彭小六在简书的第一篇书评,其实也只有短短的一段话而已:
“一周一书《Reality is broken》:我们再也不能抱残守缺,固执地认为游戏独立于我们的现实生活和工作。它们用积极的情绪,积极的活动,积极的体验以及积极的优势填补了现实的生活和工作。设定明确的目标,告知明确的实现步骤,制作可靠的反馈及时的内在激励和自愿尝试、主动参与的机制不正是我们项目管理追求的境界么?2015年,让我们愉快的玩耍吧!”
怎么样?看了这篇100多字的文章,相信你一定对自己的写作之路信心大增了吧。
在《完全写作指南》明确的写作流程指导下,即使是小白写手,也可以轻松写出一篇有模有样的文章来。
剽悍一只猫老师曾经讲过,其实很多人的变现之路,都是从写作开始的。他说,人人都应该写点东西,因为通过写作,可以打造个人品牌,使个人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
彭小六这样一个三线小城青年,正是通过写作起步,才实现了人生的飞跃。你的人生质变,也许也从你写下的一篇篇文章开始。
你不试试,怎么知道,你不会是下一个简书头牌呢?
~格格2017@写作第43篇~